2019春北京版语文四下《北京的长城》word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春北京版语文四下《北京的长城》word教案
总第 页
课题
12﹡ 北京的长城
课型
略读
授课时间
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1、 认读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 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教学难点
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主要教法
启发、质疑。
教具
投影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板
书
设
计
险
密
12*北京的长城 全
(司马台长城) 巧
奇
教
学
后
记
总第 页
教
学
过
程
含
时
间
分
配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预习:去过长城的同学准备一下,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景象和感受;没去过的同学收集有关长城方面的资料准备在班上交流。
一、导入:(2‘)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看来长城在人们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今天我们就请去过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他去长城的体会以及看到的景象。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33‘)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凡是去过长城的人都会对长城留有很深的印象。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从这篇课文中再次领略一下长城的风采。
(指名说)
1、利用字典和认读字表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a、本课介绍了哪两处长城?
b、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看出来的?
3、 结合收集到的材料小组同学讨论。
4、反馈:
a、小组汇报八达岭长城及司马台长城的特点,并说明从哪些内容看出长城有这些特点。
司马台长城被称为“中国长城之最”,具有“险、密、全、巧、奇”等五大特点。司马台长城活像一条蜿蜒的苍龙静卧在山
总第 页
教
学
过
程
含
时
间
分
配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c、在你收集到的资料中找一找有哪些体现了这些特点。
过渡:再读课文,想一想北京的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同学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本文运用一些优美、生动、形象的词和句子将北京长城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请你仔细地读一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写一写。
三、课后小结:(3‘)
四、作业 (2‘)
结合课文内容及收集到的材料自己或小组合作办一期有关长城的手抄报。
脊。
八达岭长城地势险峻,随峰而筑的长城高低起伏,有如巨龙腾飞。
b、小组同学补充。
指名说,
读句子,摘抄词句
附送:
2019春北京版语文四下《在古观象台上》word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产生对我国古代天文学和天文学家的敬仰和为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做出杰出贡献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联想及其作用,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段落,产生对我国古代天文学和天文学家的敬仰和为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做出杰出贡献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联想及其作用(使内容更加丰富、具体),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0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打开书、自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我”在观象台上看到和想到的景象?(第2——4自然段)
3、那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登上古观象台,去探寻古代天文学家的足迹吧!
二、研读课文,品读感悟
第二自然段
初步批画、自学感知
出示自学提示:
Ⅰ、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我”看到的景物,用“﹋﹋”画出描写“我”想到的景物。
Ⅱ、圈出你认为关键的字、词,在旁边进行批注。
Ⅲ、轻声读句子,与同伴进行交流。
简单说说,我们的自学分几步(板书:画、批、读)
集体交流、重点感悟
(1)看到的(板书:看)
过渡:按照顺序,谁来说说作者站在古观象台前看到了什么?
古观象台坚实的台阶西侧,有一条通向台顶的石阶。(出示图片)
层层的石阶已经被磨得很光滑了。
①指名读并简单谈体会
②通过读这段文字,你们知道了什么?
重点理解:“被磨得很光滑了”。(联系下文感受古代天文学家需要多次往返于古观象台才能解决问题。感悟天文学家的探索精神。)
预设:
Ⅰ、联系生活想:
过渡:“台阶被磨的很光滑了”是什么原因?
(探索天文知识的人多,人们走台阶的次数多,体会天文学家对科学的向往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Ⅱ、结合课文说:
过渡:所以我想到:(学生接读)
数百年间,那上面不知留下了多少天文学家不断探索的足迹。
重点理解:不断探索(体会天文学家的坚持)
预设:说说什么叫不断探索?
(一直的、持续性的探索,说明天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