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北京版语文四下《在古观象台上》word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春北京版语文四下《在古观象台上》word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产生对我国古代天文学和天文学家的敬仰和为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做出杰出贡献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联想及其作用,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段落,产生对我国古代天文学和天文学家的敬仰和为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做出杰出贡献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联想及其作用(使内容更加丰富、具体),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0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打开书、自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我”在观象台上看到和想到的景象?(第2——4自然段)
3、那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登上古观象台,去探寻古代天文学家的足迹吧!
二、研读课文,品读感悟
第二自然段
初步批画、自学感知
出示自学提示:
Ⅰ、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我”看到的景物,用“﹋﹋”画出描写“我”想到的景物。
Ⅱ、圈出你认为关键的字、词,在旁边进行批注。
Ⅲ、轻声读句子,与同伴进行交流。
简单说说,我们的自学分几步(板书:画、批、读)
集体交流、重点感悟
(1)看到的(板书:看)
过渡:按照顺序,谁来说说作者站在古观象台前看到了什么?
古观象台坚实的台阶西侧,有一条通向台顶的石阶。(出示图片)
层层的石阶已经被磨得很光滑了。
①指名读并简单谈体会
②通过读这段文字,你们知道了什么?
重点理解:“被磨得很光滑了”。(联系下文感受古代天文学家需要多次往返于古观象台才能解决问题。感悟天文学家的探索精神。)
预设:
Ⅰ、联系生活想:
过渡:“台阶被磨的很光滑了”是什么原因?
(探索天文知识的人多,人们走台阶的次数多,体会天文学家对科学的向往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Ⅱ、结合课文说:
过渡:所以我想到:(学生接读)
数百年间,那上面不知留下了多少天文学家不断探索的足迹。
重点理解:不断探索(体会天文学家的坚持)
预设:说说什么叫不断探索?
(一直的、持续性的探索,说明天文学家们很有毅力)
(2)想到的(板书:想)
过渡“我们随着作者轻轻地踏上石阶,缓缓地向上走去”这一路上“作者又想到了什么?”
我轻轻地踏上石阶,缓缓地向上走去,耳畔仿佛响起古代天文学家登上观象台的脚步声。他们去敲击天门,他们去擂响战鼓,他们要让苍天回答:为什么有风霜雨雪?为什么有四季变化?为什么有白昼黑夜?……(课件)
①指名读并简单谈体会(1人)
②问题引领:用文中的话回答我: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们一次一次地往返于古观象台是在干什么?
预设:
敲击天门:想了解有关天文的知识,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雷响战鼓:不断的为自己加油、鼓劲儿
③朗读感悟:这么向往天文学,这么有毅力、能这样坚持不懈的探索天文知识的天文学家们真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所以作者为有这样的祖先而感到(骄傲、自豪)请你带着对天文学家们的敬佩之情再读读这段话。(齐读)
(板书:骄傲、自豪)
(3)总结写作方法及作用:
过渡:同学们,我们找到了作者看到的和想到的画面,那么你们看看这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
预设:
学生直接说:有联系,作者看到了磨得光滑的石阶才想到了古代天文学家的足迹,登上了石阶才想到了天文学家们登上台阶。
老师引导: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啊?
小结定义:像这种有联系的想象我们就把它称之为“联想”。
对比感知:看看作者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古观象台坚实的台阶西侧,有一条通向台顶的石阶。层层的石阶已经被磨得很光滑了。
古观象台坚实的台阶西侧,有一条通向台顶的石阶。层层的石阶已经被磨得很光滑了。数百年间,那上面不知留下了多少天文学家不断探索的足迹。我轻轻地踏上石阶,缓缓地向上走去,耳畔仿佛响起古代天文学家登上观象台的脚步声。他们去敲击天门,他们去擂响战鼓,他们要让苍天回答:为什么有风霜雨雪?为什么有四季变化?为什么有白昼黑夜?……
⑤小结作用:把“天文学家的探索精神”写得更形象、具体。
(板书:形象、具体)
(4)引导背诵
过渡:一代代的天文学家们面对研究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他们不会退缩,他们坚信最终必将通过自己的努力解答这些难题。他们那不屈的探索精神,让我们所景仰。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段话吧!(板书:探索精神)
(课件出示)古观象台坚实的台阶西侧,有一条( ),层层的石阶( )。数百年间,( )!我( )踏上台阶,( )向上走去,耳畔仿佛响起了( ).他们( ),他们( ),他们(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