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创新.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维普资讯
20081 职教管理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创新
栾永斌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35)
目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 由以 摘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 敬业合作意识、自律意识 。
规模扩张为 目的的外延型发展模式转 职院校学生工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也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给高职
变为以提升质量为核心 的内涵型发展 能使教育过程 的四个 因素 (主体 、客体 、 学生教育管理带来 的变化
模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应适 工学结合要求学生必须走 出校
介体 、环体)发生一定变化。高职院校学
应这种变化 ,改变传统的 “以学校和课 园,到企业的具体生产 岗位进行锻炼 。
生管理工作应采取新形式,运用新方法 ,
程为中心”,建立并推行 “工学结合、校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认为 。思想
企合作”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培养模 增加新 内容 ,以适应这种新模式。 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
式 .广义地说就是利用学校 、社会两种 关键词 :高职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 加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以及受教育者
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交替安排学校 式:学生管理 接受教育影 响相统一的过程 。构成思
理论课程学 习和校外顶 岗实 习工作 , 想政治教育过程 的因素主要有 四个 ,
对学生进行 “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的一 中所有成员所共享并作为精神层面 的 即教育者 (主体、教师)、受教育者(客体 、
种教育培养模式 。2005年底 ,国务院下发 东西传承给组织新成员 的一整套价值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 内容和方法 (介
了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 观念 、工作理念 、分析和解决 问题 的能 体)、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 的教育支撑条
定》,要求各地大力推动并支持高职院校 力和思维方式 .对学生思想 品德具有积 件 (环体)。这些过程 因素都是动态性变
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此 极的熏陶和潜移默化 的影响作用 。工学 量 ,这些变量 的组合会 因其 中一些因素
后 。高职院校加强 了对工学结合培养模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教师传授的职业 的变化而呈现 出复杂多样 的局 面。在工
式的研究 ,但这些研究大都侧重于教学 道德理论与企业 的要求相融合 ,并迅速 学结合培养模式下 ,上述 四个因素都发
方面 ,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鲜有论述 。 转化为现实 的职业行为 。内化为学生的 生 了一定变化 ,加大 了教育管理工作的
笔者拟在此方面试做探讨 。 职业信念 ,养成 良好 的职业 习惯 。企业 难度。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 聘用员工的要求和标准 ,企业优秀员工 教育主体 的变化 从传统教育模式
教育管理的积极促进作用 的表现 .都反馈 出大量 的企业文化信 下的单纯 由学校教师担任教育者转变为
为学生思想教育提供 了有效平 台, 息 。如对员工职业道德水准 的要求 ,注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
对提升教育管理的实效起到了事半功倍 重对员工诚信 品质 、敬业精神 、责任意 (师傅)交替担任教育者 。教师和指导教
的作用 工学结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