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供应链相关管理第六章.ppt

发布:2018-04-14约5.38千字共8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供应链物流管理 ;第一节:供应链物流管理基本概念;一 、物流管理的形成与发展;一.物流管理的形成与发展;二.物流的分类;二.物流的分类;二.物流的分类;三.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竞争的需求 竞争特性 物流策略要素 对顾客化产品的开 敏捷性 通过畅通的运输通道快速交货 发、制造和交货速度 资源动态重组能力 合作性 通过即插即用的信息网络 获得信息共享与知识支持 物流系统对变 多种形式的运输网络 化的实时响应能力 柔性 多点信息获取途径 用户服务能力的要求 满意度 多样化产品、亲和服务、可靠质量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新特点;零售商;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新特点: 1.和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物流模型相比,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 2.对物流网络规划能力的增强,也反映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特征。 3.作业流程的快速重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 4.对信息跟踪能力的提高,使供应链物流过程更加透明,也为实时控制物流过程提供了条件。 5.无缝连接的供应链物流系统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 6.灵活多样的物流服务,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归纳起来,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特点可以用如下几个术语简要概括: (1)信息——共享 (2)过程——同步 (3)合作——互利 (4)交货——准时 (5)响应——敏捷 (6)服务——满意 ;二、供应链物流管理战略;物流管理战略的框架 如图所示物流管理战略内容分四个层次: ①全局性战略 ②结构性战略 ③功能性战略 ④基础性战略;1.全局性战略 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因此用户服务应该成为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即全局性的战略性目标。通过良好的用户服务,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获得第一手市场信息和用户需求信息,增加企业和用户的亲和力并留住顾客,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润。 要实现用户服务的战略目标,必须建立用户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平均响应时间、订货满足率、平均缺货时间、供应率等。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提高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通过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全面提高用户服务水平。;2.结构性战略 物流管理战略的第二层次是结构性的战略,包括渠道设计和网络分析。 渠道设计是供应链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重构物流系统、优化物流渠道等。通过优化渠道,提高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响应性,使供应链获得最低的物流成本。; 网络分析是物流管理中另一项很重要的战略工作,它为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网络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 (1)库存状况的分析。 (2)用户服务的调查分析。 (3)运输方式和交货状况的分析。 (4)物流信息及信息系统的传递状态分析。 (5)合作伙伴业绩的评估和考核。 用于网络分析的方法有标杆法、调查分析法、多目标综合评价法等。;3.功能性战略 物流管理第三层次的战略为功能性的战略,包括物料管理、仓库管理、运输管理等三个方面。内容主要有: (1)运输工具的使用与调度; (2)采购与供应、库存控制的方法与策略; (3)仓库的作业管理等。 其中物料管理与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4.基础性战略 其主要作用是为保证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性的保障。内容包括: (1)组织系统管理; (2)信息系统管理; (3)政策与策略; (4)基础设施管理。 要建全物流系统的组织管理结构和人员配备,就要重视对企业有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信息系统是物流系统中传递物流信息的桥梁,库存管理信息系统、配送分销系统、用户信息系统、数据交换与传输系统、电子资金交易系统、POS等技术对提高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规划与管理才能保证物流系统高效运行。 ;三、有效资源配置;四、一体化物流战略;1.垂直一体化物流 垂直一体化物流的要求: ①要求企业将提供产品或运输服务等的供应商和用户纳入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