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 (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年级下册教学案例设计
人教版2011课标音乐教案
PAGE 2
PAGE 1
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教学设计
河南省唐河县毕店镇二初中 王春旭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在较高音区演唱。学生能基本准确地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表达出愉快活泼的情绪。
2、知识目标:通过节奏排列的练习,培养学生进行节奏创作的兴趣和感受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和风格,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和音乐,知道音乐和生活、和劳动密不可分,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劳动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在歌唱中准确的把握附点八分节奏,区别节奏的不同感觉。
2、初步唱会歌曲《剪羊毛》。
难点:
1、歌曲中节奏的演唱。
2、用愉悦、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剪羊毛》这首歌曲是一首在澳大利亚广为流传的民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羊毛这一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棉”、“皮袄”来形容了工人们剪下来的羊毛,富于想像,很有童趣;歌曲为2/4拍子、大调式、二段体结构。
你知道为什么要剪羊毛吗?
羊毛是人类在纺织上最早利用的天然纤维之一,其产量高、种类多,可生产多种毛织品,是主要的毛纺工业原料。它具有弹性好、吸湿性强、保暖性好等优点,可用于制作纺织面料布、呢料、毛线、毛毯、毡呢等生活和工业用品。
聆听歌曲
想一想,当澳大利亚的农民在剪羊毛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
这种心情在歌曲中有哪些体现吗?
想一想
同学们,为什么歌曲当中出现了“白色、白云、雪堆、冬天、丝绵”这样一些词语?剪羊毛工人为什么要剪羊毛呢?心情是怎样的呢?
音乐活动
1、随琴声试唱歌曲第一部分(齐唱)的乐谱。
2、这首合唱两个声部在节奏上不相同,第二声部作为伴唱在力度上稍弱。合唱时应仔细关注指挥的手势和表情。
分段欣赏
第一乐段以欢快起伏的旋律和富有劳动生活的节奏,生动地展现了澳大利亚牧民在剪羊毛时的情景。
第二乐段开始音区较高,旋律和节奏开阔舒展,使得欢快的劳动情景得到更为生动鲜明的表现。
最后两个乐句重复了第一段最后两个乐句,它强调了“只有努力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这一哲理,并在艺术上给人以完整、圆满的收束。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歌曲《剪羊毛》,充分感受了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自豪,我们懂得了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老师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让我们同唱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课后反思:《剪羊毛》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的一首澳大利亚民歌,歌曲以生动的歌词和形象的比喻来 描写澳大利亚牧场工人在剪羊毛时的情景。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将歌曲的重点和难点融入到音乐小 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中游戏,这样便轻松的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回答本首歌与以前所学那些歌曲相似,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歌曲前对歌曲有简单的了解,然后再让他们跟着旋律哼唱一遍,让学生找出自己跟不上的句子,并给以指正。为提高学生的试唱能力,平时我常让学生聆听、模仿,并进行练习。一直以来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位音乐教师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我在音乐课堂上使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更新改正,于是我把如何有效上好音乐课的想法融入在这节课堂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