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4数学思考第2课时数学思考2教案新人教版.docx
Page2
第2课时数学思索(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验问题推理、推断的过程,能按肯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2.学会用列表、解除等方法进行数学推理。
【教学重点】
利用表格进行生活中的推理。
【教学难点】
细致分析,找寻突破口,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批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学思索中的哪些学问?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2.导入新课。
今日这节课,我们接着探究数学思索中的内容。
[板书课题:数学思索(2)]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
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与。第一次到会的有A、B、C;其次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2.审题。
(1)读题,说一说你对题目的意思是怎样理解的。(A、B、C、D、E、F分别表示三个班的6位班长;每班各有2位班长,每次开会,每班都只有1位班长参与。)
(2)提问:第一次到会的有A、B、C,说明A不行能和谁同班?(A不行能和B、C同班。)
3.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1)看了这些条件,大家有什么感想?(这个问题很困难。)
(2)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使这么困难的条件一目了然呢?学生在小组内沟通。
指名汇报,引出列表的方法。
4.指导列表法。
投影出示表格,老师先示范填第一次。(用数字“1”表示到会,用数字“0”表示没到会。)
5.学生尝试用列表法进行分析其次次、第三次,并完成表格。
老师巡察,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6.全班沟通。
7.分析推理。
(1)师生共同推理。
从第一次到会的状况可以看出,A只可能和D、E、F同班;从其次次到会的状况可以推断,A只可能和D、E同班;从第三次到会的状况可以确定,A只可能和D同班。
(2)学生自己推出B、C分别与谁同班。
(3)沟通推理方法。
假如有学生不列表,干脆依据条件推理,也是可以的。如从第一次和第三次到会状况看,A去了两次,这两次其他班到会的班长是B、C和E、F,只有D两次都没到会,说明A和D同班。
三、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表法来分析比较困难的问题。许多逻辑推理问题,题目中给出了许多条件,而且这些条件所叙述的层次多而且犬牙交织,难以得出结论。为了理出头绪,列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
【板书设计】
数学思索(2)
列表推理法
【教学反思】
列表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由于须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审题指导,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引出列表法。在教学列表法时,主要采纳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逐步培育学生的推理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