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课后复习用.ppt

发布:2017-06-19约5.51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V/Vis)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课后复习用) §9-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掌握:1. 有机化合物的跃迁类型及特点 2.常用术语(P237-239) 3.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9-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了解构造) §9-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 掌握:1. Woodward规则(表9-4、9-5) 2. Scott规则(表9-6、9-7) 3. UV-Vis用于结构分析(P25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通过研究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UV-Vis辐射的吸收情况,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9-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二、常用术语 1. 生色团: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基团 通常含有不饱和键和孤对电子 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1、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 2、不饱和烃及共轭烯烃 3、含杂原子的不饱和键 4、芳香族化合物 1. 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 C—C键 C—H键: ?→?*跃迁 2. 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 单一的C=C双键、 C?C或N?N三键: 共轭体系: a,b-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计算 ——Woodward规则 4. 芳香族化合物 芳香族羰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计算——Scott规则 芳香族羰基化合物基本值   246 邻位环残基 + 3 对位—OCH3  +25 计算值         274 nm 实测值 276 nm 四、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1. 共轭效应 2. 取代基效应 给电子基:推电子能力越强,红移程度越大 -N(C2H5)2>-N(CH3)2>-NH2>-OH>-OCH3> -NHCOCH3>-OCOCH3>-CH2CH2COOH >-CH3 >-H 吸电子基:拉电子能力越强,红移程度越大 -NO2> -SO3H>-CHO>-COCH3> -COOH> -CO2CH3>-Cl >-Br >-I 给电子基与吸电子基同时存在:产生分子内电荷转移吸收,?max红移,?max增加 3. 溶剂的影响 (1)溶剂化: 使转动光谱消失; 随极性增大,由振动引起的精细结构亦消失 (2)溶剂效应:极性增加——光谱红移或蓝移 4 pH的影响 主要影响有机弱酸、弱碱、烯醇、苯酚等 §9-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了解构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以及数据处理及记录(计算机)等部分组成 §9-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 定性分析 有机化合物的构型、构象测定 杂质检查 定量分析 有机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 2. 有机化合物的构型、构象测定 互变异构的测定 构象判别 这段时间有点忙,课件迟到了,抱歉!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II I 无色 红色 I II I II 定量分析 l1 l2 A l, nm 两组分混合物的测定 例题:P259, 9-15 2010 Spring Semester AES: 定性、定量 AAS: 定量 UV/Vis: 定性、定量、结构分析 元素分析 分子、化合物分析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外层价电子(σ电子、π电子、n电子)跃迁的结果。 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 n→?* ? ?→?* n→?* 含杂原子的不饱和烃: C=N, C=O, N=N 极低 10~100 250-600 紫外—可见 n→?* 不饱和烃: C=C, C=O, C=N 很大 104 200附近 紫外 ?→?* 含杂原子的饱和烃: CH3OH, CH3Cl 较低 300 160-260 远紫外—紫外 n→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