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ppt

发布:2024-04-16约1.12万字共5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最大吸收带的摩尔吸收系数增加时称为增(浓)色效应(Hyperchromiceffect);最大吸收带的摩尔吸收系数减小时称为减(浅)色效应(Hypochromiceffect)。第31页,共5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强带与弱带强带多由允许跃迁产生,是最大摩尔吸收系数εmax≥104L?mol-1?cm-1的吸收带;弱带多由禁阻跃迁产生,是最大摩尔吸收系数εmax103L?mol-1?cm-1的吸收带。第32页,共5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谱带类型(1)R带R带是含p-π共轭体系的生色团,如-N=O,-C=O,-N=N-等,发生产生的吸收带。该带的最大吸收峰一般位于200~400nm之间,吸收强度弱,最大摩尔吸光系数εmax102L?mol-1?cm-1。(2)K带K带是非封闭共轭体系的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该带的最大吸收峰一般在218~280nm范围内,吸收强度大,最大摩尔吸收系数εmax104L?mol-1?cm-1。K带的最大吸收波长随溶剂极性和共轭体系的增加而红移;R带的最大吸收波长随溶剂极性增加蓝移,随共轭体系的变化不如K带明显。第33页,共5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B带和E带B带和E带是芳香族和杂芳香族化合物的跃迁产生的特征光谱吸收带,B带吸收峰位于70~230nm之间,中心波长在254nm左右,最大摩尔吸收系数(εmax)约在200L?mol-1?cm-1,为一伴有多重小峰的宽峰结构,又称精细结构。属于禁阻跃迁产生的弱吸收带,当苯环上有取代基时,B带的精细结构减弱或消失。在极性溶剂中,由于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其精细结构消失或变得不明显。第34页,共5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E带分为E1带(又称′B带、β带)和E2带(又称′La带、p带)。属于跃迁概率较大或中等的允许跃迁。E1带最大吸收波长在184nm左右,吸收强度大,最大摩尔吸收系数εmax104L·mol-1·cm-1;E2带出现在204nm左右,最大摩尔吸收系数εmax≈103L·mol-1·cm-1。当苯环上引入共轭取代基(或带n电子基团)时,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吸光强度增大。第35页,共5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9.1.4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1.共轭效应共轭体系增加,最大吸收波长红移,最大摩尔吸收系数增加2.取代基效应共轭双键两端有给电子基或吸电子基时,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强度会发生改变讲解Woodward-Fieser规则3.溶剂效应及溶剂选用规则第36页,共5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Woodward-Fieser规则第37页,共5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9.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第38页,共5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9.2.1仪器基本结构典型光谱仪的组成:(1)稳定的辐射源-光源(2)色散元件-单色器(3)固定试样用的透明容器-样品池(4)检测器(5)信号处理器或输出装置0.575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显示第39页,共5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9.2.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类型1.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第40页,共5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光路示意图第41页,共5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双波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示意图第42页,共5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多道分光光度计多道分光光度计示意图第43页,共5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9.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9.3.1纯度检查鉴定甲醇或乙醇中的杂质苯四氯化碳中有无二硫化碳杂质第44页,共5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9.3.2定性分析1.标准图谱对照法2.最大波长计算法3.结构推断4.异构体判断5.构象判断第45页,共5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9.3.3定量分析1.基本术语2.朗伯-比尔定律A=abcA=第46页,共5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分光光度滴定法以一定的标准溶液滴定待测物溶液,测定滴定中溶液的吸光度变化,通过作图法求得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滴定。一般有直接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两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