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华民族一家亲》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通过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2)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其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3)法治观念,让学生明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树立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4)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积极性。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基础知识,对中华民族的基本构成有一定了解,但具体到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可能掌握得不够深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五年级学生对民族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材料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偏好通过实践活动来体验和掌握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对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民族关系理解有困难,难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文化现象联系起来。此外,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存在误解,对其他民族的文化缺乏尊重和理解。同时,学生在表达个人观点时可能因为文化差异而感到困惑,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正确地表达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观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统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如各民族风土人情的图片、民族舞蹈的视频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室内布置展示墙,用于展示学生的作品和研究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多少个民族吗?他们分别有什么特色呢?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2.讲授新知(20分钟)
(1)讲解中华民族的基本构成,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2)展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各民族的特点。
(3)分析我国民族关系的演变,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保障民族团结方面的政策措施。
(5)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民族团结,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的文化。
(2)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总结并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5.作业布置(5分钟)
(1)收集自己家乡或其他民族的特色文化,制作成小卡片或手抄报。
(2)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成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中华民族全书》:这是一套详细介绍中国56个民族的书籍,包括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适合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
-《中国各民族概况》: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包括民族分布、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中华民族。
-《民族风情》:一本介绍中国各民族风土人情的书籍,包含民族节日、饮食文化、传统工艺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拓展建议:
-观看纪录片:《中华民族》系列纪录片,通过影像资料展示各民族的风貌,让学生直观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组织民族文化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民族代表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有机会与专业人士交流,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开展民族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民族村寨,参与民族传统节日庆典,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
-创作民族文化作品:鼓励学生以绘画、写作、摄影等形式表达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正规渠道访问国家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的官方网站,获取更多关于民族文化的资料。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民族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组织的民族文化活动,如民族音乐、舞蹈、工艺等,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开展民族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民族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