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制作课程表 2说课稿 冀教版.docx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制作课程表2说课稿冀教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制作课程表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9月15日星期四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制作课程表,学生能够掌握信息获取与加工、数字化学习与创作的基本技能,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规划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信息素养。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鼠标和键盘,对文档编辑和简单图形制作有一定的了解。在之前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和电子表格软件,为制作课程表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四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信息技术课程有较高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快速掌握新技能。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倾向于动手实践,通过操作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喜欢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制作课程表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时间管理和规划布局的困难。对于一些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时间可能会成为挑战。此外,学生可能不熟悉某些高级功能的使用,如插入图形、设置单元格格式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课程表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2.教学活动:设计“我的课程表”制作活动,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课程表的规划。活动中穿插角色扮演,如扮演课程表设计者、时间管理者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3.教学媒体使用:利用电子白板展示课程表制作步骤,播放教学视频辅助学生理解复杂操作,同时提供在线资源库,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拓展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是如何安排自己学习时间的?”来引起学生对时间管理和课程安排的思考。
-展示几份学生自己制作的课程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课程表的特点和功能。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一张实用的课程表。”
2.讲授新知(20分钟)
-讲解课程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包括课程名称、上课时间、教室等信息。
-展示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表格、设置单元格格式、插入表格等。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课程表,包括设置行高列宽、调整字体样式、添加边框等。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设计课程表,包括课程内容的优先级、时间分配的合理性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台电脑,开始动手制作自己的课程表。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设置时间限制,鼓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表制作。
4.课堂小结(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课程表,教师点评并总结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点。
-强调时间管理和课程安排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问:“通过今天的课程,你们认为如何才能制作出一张适合自己的课程表?”引导学生思考。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制作下周的课程表,并尝试优化时间安排。
-提示学生注意课程表的美观性和实用性,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设计。
-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长分享自己的课程表,共同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技能的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表格、设置单元格格式、插入表格等。这些技能不仅适用于课程表制作,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文档编辑和数据处理任务,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时间管理能力的增强:学生通过制作课程表,学会了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安排学习、休息和娱乐活动。这种能力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创新思维的发展:在课程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设计课程表,这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他们尝试不同的布局、颜色搭配和功能应用,提高了审美和创造力。
4.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分组制作课程表的活动,使学生有机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沟通、协调和分工,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5.信息素养的提高:学生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表格软件,提高了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这对于他们适应信息化社会、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6.自我规划能力的提升:学生通过制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