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用“画图”画画 9 画几何图形》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信息技术(三起)三年级上册.docx
《第二单元用“画图”画画9画几何图形》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信息技术(三起)三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二单元用“画图”画画9画几何图形》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人教版信息技术(三起)三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具体上课日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主要教授三年级学生如何使用“画图”工具绘制基本的几何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画图工具的基本操作,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观念,为后续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识,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在绘制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学生将锻炼空间思维能力,培养观察力和耐心,同时通过创作个性化的作品,激发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感,为成为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使用者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画图”工具的基本操作。
2.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
1.精确绘制几何图形。
2.创作具有个性化的图形作品。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采用分步教学,先介绍“画图”工具的界面和基本操作,让学生跟随教师逐步学习绘制简单的图形。
2.利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电脑上实际操作,即时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通过游戏化学习,设计一些简单的图形绘制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掌握几何图形的绘制技巧。
4.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增强空间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在绘制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图形特征。
5.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更复杂的图形设计,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提升其创新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讲解“画图”工具的使用技巧,同时现场示范几何图形的绘制过程。
2.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和竞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并解决问题。
3.实施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在完成特定图形绘制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用多媒体教学,如视频教程和互动软件,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谜语游戏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展示几个常见的几何图形,并提问:“你们能在电脑上画出来吗?”随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展示“画图”工具的界面,介绍工具栏中的各种工具及其功能。接着,通过现场示范,教授如何绘制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等基本几何图形。在演示过程中,强调图形的基本特征和绘制时的注意事项。随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尝试操作,并给予实时指导和反馈。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使用电脑上的“画图”工具,按照教师给出的要求绘制指定的几何图形。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绘制技巧。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练习中的心得体会,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同时,教师简要回顾几何图形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巩固学生的记忆。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使用“画图”工具,绘制一个包含至少三种不同几何图形的作品,并添加一些创意元素。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前完成作业,以便进行展示和评价。教师提醒学生保存作品,并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资源拓展
拓展资源:
1.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案例:收集一些建筑设计、艺术创作、日常生活等领域中几何图形应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几何图形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几何图形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和发展,以及不同文化中几何图形的象征意义和用途。
3.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拓展几何图形的性质,如对角线的性质、内角和定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4.几何图形的动态演示:使用动画或互动软件,展示几何图形的变换,如旋转、缩放、对称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几何图形的变换规律。
5.几何图形的数学游戏:介绍一些基于几何图形的数学游戏,如几何拼图、图形匹配等,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知和操作能力。
拓展建议:
1.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并分享几何图形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建筑设计图纸、艺术作品等,让学生认识到几何图形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建议学生阅读有关几何图形的历史文化书籍或资料,了解不同文化中几何图形的象征意义和用途,从而增强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理解。
3.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