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12-09约3.0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2、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朗读能力;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认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感受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 把握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大屏幕欣赏各种形态的荷花图片) 导入语:莲,又名莲花、芙蕖、水芙蓉、荷花等,它被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广为称颂。这不仅因为它的外表美丽,更因为它的美好的品格。李白赞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齐白石老先生的“荷花瓣瓣大如船,荷叶青青伞样圆”准确的描绘出荷花的形态……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板书课题、作者) 交待教学目标: 多媒体大屏幕显示: 1、了解“说” 的文体和作者;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志趣。 作者及文体简介: 多媒体大屏幕显示: 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谥号元公。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结合大屏幕显示的读音、重要词句意思提示。 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 第一段介绍情况,当用陈述语气读;第二段发表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应读出不同语气来。(2)第一段首句是总说,当用提顿的语气读;“可爱者甚蕃”要读得分明。以下一次说菊、牡丹、莲,其间应有明显的停顿,“牡丹”后的停顿应长一些。(3)“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要轻读,后面的内容应读出层次感,即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表示品格的句子宜读得稍重一些。(4)“菊之爱”应读出惋惜之意,“莲之爱”读出慨叹之意,“牡丹之爱”应读出讽刺之意。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美感。 合作探究: 大屏幕提示: 1、课文中那些句子是描写莲花的形象的? 2、作者从那几方面描写莲花的形象? 3、表现了莲花什么样的品质?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爱莲说》作者( ),( )代著名的唯心主义( ) 家。字( ),道州营道人,谥号( )世 称( )。 2、“说”是一种古代的文体,既可以( )、( )事 物,又可以发表( )。 二、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濯清莲而不妖( ) A、妖艳 B、妖怪 C、美丽而不端庄 2、香远益清( ) A、更加 B、有意 C、益处 3、亭亭净植( ) A、亭子 B、耸立的样子 C、美丽的姿态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A、玩耍 B、玩弄 C、游玩 布置作业: 1、我国文学宝库中有很多有关荷花的诗文,你能找到一些吗? 2、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衬托的手法; 4、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导入新课: 提问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大屏幕出示古今有关荷花的名句或诗歌。同时让学生欣赏各种形态的莲花,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研读课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1、请学生回答作者对莲花形象描绘的句子,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描述。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些语句,明确: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通过对莲花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赋予莲一种高洁的品格,不仅写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飞翔。 提问:请同学们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学生各抒己见,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