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11章 非参数检验.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例1:将三岁幼儿经过配对而成的实验组施以五种颜色命名的教学,而对照组不施以教学,后期测验得分见表11-2。问进行教学与不进行教学,幼儿对颜色命名的成绩是否有显著差异? 表11-2 关于五种颜色命名得分的测验结果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实验组X1 18 20 26 14 25 25 21 12 14 17 20 19 对照组X2 13 20 24 10 27 17 21 8 15 11 6 22 表11-3 关于五种颜色命名得分的符号检验计算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实验组X1 18 20 26 14 25 25 21 12 14 17 20 19 对照组X2 13 20 24 10 27 17 21 8 15 11 6 22 差数符号 + 0 + + - + 0 + - + + - 计算:n+=7,n-=3,因此 n=n++n-=10,r=3 查表: n=10时,r0.05=1,本题r=3,差异不显著 问题:本例题是双侧检验,若单侧检验呢? ⑵、大样本情况(n>25) 大样本时,由于二项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可用Z作为检验统计量,采用正态近似法。 (附表中的数据虽然可满足n从1到90的情况,但在实际应用中,当n>25时常常使用正态近似法)。 在零假设条件下,二项分布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 为了使计算结果更接近正态分布,可用校正公式计算: (17.1) (17.2) 统计量的计算公式为: 例2:32人的射击小组经过三天集中训练, 训练后与训练前测验成绩见表17-4。问三天的集中训练有无显著效果? 表11-4 集训前后成绩 序号 前测 后测 序号 前测 后测 序号 前测 后测 序号 前测 后测 1 42 40 9 60 64 17 50 44 25 20 36 2 38 35 10 47 39 18 25 26 26 60 42 3 53 56 11 12 15 19 63 59 27 51 44 4 49 41 12 32 30 20 45 37 28 28 23 5 24 21 13 65 61 21 39 32 29 34 30 6 54 60 14 48 58 22 48 53 30 62 68 7 43 34 15 54 52 23 66 56 31 60 60 8 51 40 16 62 58 24 57 54 32 49 45 计 算 n+=22, n-=9, n=n++n-=31, r=9 2.符号等级检验(符号秩和检验) 又称为Wilcoxon Signed–Rank test,也简称为Wilcoxon test,是比符号检验法精确度高一些的另一种非参数检验方法 ⑴.小样本情况(n≤25) 当样本容量n≤25时,用查表法进行符号等级检验: ①.提出假设: H0:P(X1>X2)=P(X1<X2) ②.求差数的绝对值 ③.编秩次(赋予每一对数据差数的绝对值等级数) ④.添符号(给每一对数据差数的等级分数添符号) ⑤.求等级和(分正、负求等级和,将小的记为T) ⑥.查符号等级检验表,做出统计决断。 表11-5 符号等级检验统计决断规则 T与临界值比较 P值 显著性 检验结果 T >T 0.05 P>0.05 不显著 在0.05显著性水平保留H0,拒绝H1 T0.01<T≤T 0.05 0.05≥P>0.01 显著* 在0.05显著性水平拒绝H0,接受H1 T ≤ T0.01 P≤0.01 极其显著** 在0.01显著性水平拒绝H0,接受H1 例3:将三岁幼儿经过配对而成的实验组施以五种颜色命名的教学,而对照组不施以教学,后期测验得分见表17-6。问进行教学与不进行教学,幼儿对颜色命名的成绩是否有显著差异? 表17-6 关于五种颜色命名得分的测验结果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实验组X1 18 20 26 14 25 25 21 12 14 17 20 19 对照组X2 13 20 24 10 27 17 21 8 15 11 6 22 表17-7 关于五种颜色命名得分的符号检验计算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实验组X1 18 20 26 14 25 25 21 12 14 17 20 19 对照组X2 13 20 24 10 27 17 21 8 15 11 6 22 计算:T+=47.5,T-=7.5,因此 T=7.5 查表: n=10时(差数为0不计),T0.05=8,差异显著 差数 5 0 2 4 2 8 0 4 1 6 14 3 等级 7 2.5 5.5 2.5 9 5.5 1 8 1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