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说话要算数》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五四制).docx
《13.说话要算数》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13.说话要算数》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教材第13课,旨在教育学生诚信做人的重要性,强调说话要算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做人的价值。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诚信意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说话算数,形成良好的个人信用,提升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选择能力,使其在交往中能够坚守诚信原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难点:将诚信原则应用到具体情境中,形成稳定的诚信行为。
解决办法:
1.利用故事、案例讲解诚信的内涵,通过情感共鸣引发学生对诚信的兴趣和认识。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社交场景中实践诚信行为,提高其应用能力。
3.创设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诚信经历,互相学习,共同提升。
4.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反馈,对学生的诚信行为给予肯定,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观念。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13课《说话要算数》相关内容,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教材。
2.辅助材料:收集与诚信相关的名人故事、动画视频,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诚信案例。
3.教具:准备白板、马克笔、教学卡片等,用于课堂展示和互动讨论。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分组交流和分享。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诚信的小动画片,让学生观看并引发思考。
2.提出问题:看完动画片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故事中的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
3.学生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观点。
4.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说话要算数》。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诚信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明白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2.通过案例讲解诚信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如守时、守信、不欺骗等。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话要算数?不诚信会有什么后果?
4.讲解诚信与法治的关系,强调诚信行为是遵守法律的表现。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的诚信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
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模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诚信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诚信行为。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角色扮演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四、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提问互动: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说话算数?”
2.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3.情景模拟:教师设计一个诚信的情景,让学生现场演示如何做到说话算数。
4.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分享和演示,强调诚信行为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3.布置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践行诚信,下节课分享。
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了诚信的含义:学生能够明确诚信的定义,认识到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2.掌握了诚信行为的具体表现:学生能够列举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说话算数,如守时、守信、不欺骗等,并能将这些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提高了道德判断力和行为选择能力:学生在面对诚信相关的情境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避免因不诚信而产生不良后果。
4.增强了法治观念:学生通过学习诚信与法治的关系,更加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5.形成了良好的个人信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注重个人诚信的建立,通过守信用、诚实不欺的行为,逐步形成了良好的个人信用。
6.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个人的品质,也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能够主动承担起作为一个诚信公民的责任。
7.增进了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在诚信行为的实践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8.培养了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自我管理,逐步形成稳定而持久的诚信行为。
9.能够分享和传播诚信价值观: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分享诚信的重要性,能够在家庭和社区中传播诚信的价值观。
10.提升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