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总动员(说课稿)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玩具总动员(说课稿)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玩具总动员”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玩具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以及玩具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玩具的接触和了解紧密相关,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玩具认知基础,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对玩具的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理解与传承:了解玩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玩具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创意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动手制作玩具,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合作与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将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创意,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4.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玩具制作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对周围世界充满探索欲望。在知识层面,他们对玩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知识积累。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增强,但精细动作和创造力还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直接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课堂纪律不够重视,容易分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同时,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兴趣爱好各异,对玩具的接触和认知程度不同,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兼顾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设计应注重以下方面: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趣味性强的活动,如小组合作制作玩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游戏和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有所收获。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玩具展示柜、剪刀、胶水、彩纸、彩笔等手工制作材料。
2.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平台。
3.信息化资源:玩具制作教学视频、玩具历史资料图片、在线玩具设计软件。
4.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手工制作、游戏竞赛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各种玩具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简要介绍玩具的历史背景。
-提问:“你们知道玩具是怎么来的吗?玩具有哪些种类?”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导入做铺垫。
2.讲授新知(20分钟)
-讲解玩具的历史:介绍玩具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陶土、竹木玩具到现代的电子玩具,让学生了解玩具的演变。
-分类介绍玩具:将玩具分为传统玩具和现代玩具,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玩具特点。
-介绍玩具的制作方法:讲解简单的玩具制作步骤,如折纸、剪纸等,让学生了解玩具的制作过程。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玩具,并讲解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玩具进行制作,如折纸飞机、剪纸等。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小组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制作过程,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玩具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玩具的知识?你们觉得玩具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玩具的价值,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5.作业布置(5分钟)
-课后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一种玩具,并记录制作过程。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玩具。
-下节课将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了解玩具的历史发展,认识到玩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能够区分传统玩具和现代玩具,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学生掌握了至少一种玩具的制作步骤,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玩具制作。
2.能力提升: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了沟通协作能力,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动手制作玩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精细动作得到了锻炼。
-学生在探索和尝试中培养了创新思维,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发展:
-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文化自信。
-学生在分享和交流中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学生通过参与制作玩具,学会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了良好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