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大纲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er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适用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法医学、预防医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当今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
生物化学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核酸、酶),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糖、脂、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组计划、重组DNA技术),相关的专题知识(细胞信息传递、血液生物化学、肝的生物化学、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等)。
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与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的实际考虑,根据国家教委对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要求的精神,密切结合本科阶段基础医学教育要求、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临床医师执业考试需要,本课程设置122学时(理论72学时,实验50学时,各章节学时数安排见学时分配表),在第三学期开设,适用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法医、预防医学等专业,属于医学必修课程,学分7.0分(其中康复专业为6.5分)。
本大纲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学习及掌握。“掌握”部分为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重要内容,要求理解透彻,熟练掌握、准确表达,并能运用其理论于相关学科的学习及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熟悉”部分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部分要求能对其中的概念有一定认识,对相关内容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1.描述生物体(主要是人体)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的坚定思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能力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实验结果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
3.体质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三、学时分配
本科生的生物化学课程,宜在二年级第三学期开设,根据新乡医学院2010级本科临床、检验等专业选用教材——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童坦君、李刚主编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生物化学(第2版)相关内容,各章节学时分配如下表。
四、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
绪论
目标
1.掌握 生物化学的概念。
2.熟悉 当代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一般介绍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2.当代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一般介绍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4.本书纲要 一般介绍本书纲要。
第一篇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目标
1.掌握 ①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分类、三字英文缩写符号。②肽、肽键与肽链的概念,多肽链的写法;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的化学键。③肽单元概念;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概念、主要化学键和形式: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④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概念和维持其稳定的化学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引力。⑤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的概念和维持稳定的化学键。⑥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⑦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电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和意义,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2.熟悉 ①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生物活性肽的概念。②模体(motif)、锌指结构、分子伴侣、朊病毒的概念。③结构域(domain)的特点。④蛋白质的分类。⑤蛋白质的沉淀,等电点沉淀法,凝胶过滤,超速离心。⑥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技术:盐析、电泳和分子筛的原理。⑦分析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特点。
3.了解 ①功能蛋白质组学。②几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肽。③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的原理。④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的原理和意义。
一般介绍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2.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详细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
分类和理化性质;肽键及多肽链相关的概念;一般介绍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其特点;体重点阐述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的化学键,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概念、主要化学键和形式:α-螺旋,β-折叠,β-转角与无规卷曲。详细了解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概念和维持其稳定的化学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引力;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