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课_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ppt

发布:2018-08-09约4.8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人若甘于柔弱,便能够不受伤害,免于痛苦。 (3) 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可以互相转化。 观点:庄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人应该看破事物间的差异,不做物质和欲念的奴隶,便可以达到精神的逍遥和快乐。 庄子还认为,人应该顺从自然。精神自由。 庄子的文风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逍遥游》等 2、继承与发展:战国时期,庄子(庄周) 3)老子思想的影响: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道家学说中又产生了追求治身(养生)和治国的黄帝之学,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积极无为”的哲学观。它与老子的说统称黄老之学。黄老思想是西汉前期(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政治上的指导思想,是休养生息政策的思想基础。黄老政治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但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新儒学 西汉武帝后 百家争鸣 法家流行 春秋战国 法家 秦朝 黄老 之学 西汉前期 (武帝前) 小结:从春秋到汉武帝治国思想是演变经过: 2、战国时期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 (1)积极变法革新; (2)以法治国:明法令,严法典; (3)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法、术、势相结合治国。(“势”是君主的政权、威势,即权威) 知识拓展 法家思想的代表:韩非子 秦王借法家思想振兴国家,实现统一大业。统一后,秦始皇继续厉行法治,结果呢? ——法家理论可得天下而不能治天下。 ——天下大乱,15年便灭亡。历史启示? 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孟 墨家 墨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兼爱” “非攻” “尚贤”“节俭”、尚同 核心是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继承发展老子的学说,认为 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齐物”、“逍遥”(无所恃);把世界万物看作相对的 变法革新;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法、术、势相结合治国。 问题3、儒、法、道三家的主张及联系 (1)主张: 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化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宜用儒家路线。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在动荡年代宜用,实行全国大一统法家路线能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史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线为宜。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 (2)联系:三者有互补性,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战国时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法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⑴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⑵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练一练 ⑶下列关于“仁”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B、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爱护 C.“仁者爱人” D、包含的“仁爱”思想是人人平等的,普遍的爱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己复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孔子所说“礼”的实质是什么?(2分) (1)维护奴隶制度(1分)。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1分)。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以上材料引自《论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