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
思想文化模块的根本框架
——三个重要内容、两条线索;;科
技;轴心时代;单元概括;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拿、伏尔泰、康德。;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百家争鸣”出现社会原因〔结构图〕;2、原因〔归纳〕;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1、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的形成;1、儒家学派;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土。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孔子周游列国;为政以德;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论语·为政〕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文学奉献:
其言论《论语》,编订整理出《诗经》、《尚书》、《春秋》等。;孔子思想:;◆儒家学派;孟子的思想主张;◆儒家学派;材料1“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
仁者不为也。”“天之生民,非为君
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从道不
从君。”
材料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
载舟,水亦覆舟。”
材料3“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开展;◆道家学派;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开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法家学派;韩非子思想;韩非子思想主张;◆墨家学派;“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关键信息;(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开展的根底。;思考:
今天,诸子百家,在哪些方面还影响着
我们的社会生活呢?;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根底。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2.“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宗法制的解体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
C.封建经济开展
D.私学的开展;3.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到达标准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A.“礼”B.“仁”
C.“德” D.“孝”;4.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行为,羊贩子沈犹氏再“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对此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A.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
B.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
C.孔子反对商业欺诈
D.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开展;5.“大器晚成”“大象无形”“质真假设渝”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最早都出自同一本先秦典籍,它是()
A.《春秋》B.《道德经》
C.《论语》 D.《韩非子》
6.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身心和谐。其中表达“人我和谐”思想的是〔〕
A.天人合一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民贵君轻D.修、齐、治、平;7.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开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