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节工序能力分析.ppt

发布:2017-06-08约3.88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质量工程 质量管理学 第六节 过程能力分析 机电学院 工业工程教研室 第五章 工序能力分析 第六节 过程能力分析(工序能力) 本节主要要求: 1.了解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的涵义       2.掌握工序能力指数的表示方法及其在各种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3.掌握工序不合格率的推算方法  4.掌握工序能力指数的判定  5.掌握提高工序能力指数的途径   重点:计算方法、判定标准、提高方法 质量波动及原因 质量差异是生产制造过程的固有本质,质量的波动具有  客观必然性。 工序质量控制的任务,是要把质量特性值控制在规定的波动范围内,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能稳定地生产合格品。 从引起质量波动的原因的性质来看,可分为:  1.偶然性波动(chance of cause of variation) 2.系统性波动(assignable of cause of variation) 一、质量的波动性 质量波动及其原因 1、偶然性波动   偶然性波动由大量的、微小的不可控因素的作用而引起,  这种波动具有随机性。偶然性的波动称为正常波动。工 序质量控制的任务是使正常波动维持在适度的范围内。 2、系统性波动  系统性波动由少量的、但较显著的可控因素的作用而引起,这种波动不具有随机性。系统性的波动称为异常波动。工序质量控制的任务是及时发现异常波动,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技术组织消除系统性波动,使生产过程重新回到受控状态。 质量波动及其原因 3、偶然性和系统性关系 相对的 转化 偶然性波动 系统性波动 系统性波动 偶然性波动 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 工序质量是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归纳为“5M1E” 操作者 man  材料  material 机器设备  machine 工艺方法    测试手段     环境条件  method material environment 产品设计 工艺选择 计划调度 人员培训 工装设备 物资供应 计量检验 安全文明 人际关系 劳动纪律 质量波动的统计规律 4、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  质量波动的个别观测结果具有随机性,但在受控状态下的大量观测结果必然是呈现某种统计意义上的规律。这种统计规律性是统计质量控制的必要前提和客观基础 统计质量控制是统计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谓统计质量控制,就是对生产过程中、工序过程中工序质量特性值进行随机抽样,通过所得样本总体作出统计推断,采取相应对策,保持或恢复工序质量的受控状态。 工序能力的概念 二、工序能力 1、工序能力是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工序实际加工能力。一般用B来表示 稳定生产状态下的工序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1.原材料或上一道工序成品按照标准要求供应; 2.本工序按作业标准实施,并应在影响工序质量各主要因素无异常的条件下进行; 3.工序完成后,产品检测标准按照要求进行. 在非稳定生产状态下的工序所测得的工序能力是没有意义的.     工序实施以及前后过程均应标准化 工序能力测定 2、工序能力的测定 一般是在成批生产状态下进行的,工序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产品质量是否稳定;            2.产品质量精度是否足够。           当确认工序能力可以满足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工序能力是以该工序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变异或波动来表示。产品质量的变异可以用频数分布表、直方图、分布的定量值以及分布曲线来描述。 工序能力测定 在稳定生产状态下,影响工序能力的偶然因素的综合结果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为了便于工序能力的量化,可以用3σ原理来确定其分布范围:当分布范围取为μ±3σ时,产品质量合格的概率可达99.7%接近于1。因此以±3σ,即6σ为标准来衡量工序的能力是具有足够的精确度和良好的经济特性的。所以在实际计算中就用σ的波动范围来定量描述工序能力。记工序能力为B,则B=6σ。 工序能力测定 若B=2σ,则合格品率为 68.26%. 若B=4σ,则合格品率 为95.45%. 若B=6σ,则合格品率 为99.73%. 若B=8σ,则合格品率 为99.994%. 正态分布图 影响工序能力的因素 设备 如设备精度的稳定性,性能的可靠性,定位装置和传动装置的 准确性,设备的冷却润滑的保护情况,动力供应的稳定程度等. 工艺 材料 操作者 环境 如工艺流程的安排,工序之间的衔接,工艺方法、工艺装备、 工艺参数、测量方法的选择,工序加工的指导文件,工艺 卡、操作规范、作业指导书、工序质量分析表等。 如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处理方法,未来配套件 元器件的质量等. 如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质量意识,责任心,管理 程度等. 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