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章 知识建构_345902392详解.ppt

发布:2016-10-31约7.54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知 识 的 建 构 教学目标 一、理解知识的基本含义及基本类别 二、知道概念获得的两种方式:同化、形成 三、概念转变的设计 四、理解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方法 五、迁移在知识学习中的意义 六、理解如何在教学中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 掌握基本知识 形成基本技能 第一节 知识概述 一、知识与知识观 知识——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的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布卢姆:对具体事物和普遍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 知识的两种意义: 一是指人类知识,它以书籍等载体来储存,构成人类信息总和 二是指个体知识,即个体头脑中的所具有的信息总和 知识观——具体指怎样理解知识、对知识抱有怎样的态度。 知识观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认为,知识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是相对封闭的、稳定的,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是动态的、开放的,知识并非是固定不变的真理,而是具有不确定性、建构性和多样性及可质疑性的 二、知识的分类 (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1 含义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态度等。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李白是我国著名诗人”等。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即按照一定程序或步骤来做事的知识,它并不停留在人们仅能说说而已的状态。 条件性知识 有关学习、记忆和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知识,是关于做事的时间和理由的知识。 (二)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1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含义 显性知识——是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字表述的知识”,通常是言语等人为方式,通过表述来实现的,所以又称“言明 的知识(明确知识或文本知识)” 显性知识是关于知道是何的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被压缩成几个简单的符号,这些符号能被语言(即文字)(或)机器编码。根据其性质,明确的知识能被广泛传播或普及。 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难以言传的”知识(默会知识、经验知识、缄默知识) 。 隐性知识是关于知道如何的知识:怎么想、怎么做,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把握经验、重组经验,以期实现对它的理智控制的能力。表现为体验的活动、直觉思维方式。 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反映程度,感性知识是对事物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分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理性知识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本质属性 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具体知识指具体而有形的,可通过观察所获得的知识。如关于日期、地点、物品等知识 抽象知识指不能通过观察,而只能通过定义来获取的知识,如关于道德、人性的知识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结构良好领域知识是有固定答案的知识,结构不良领域是指没有固定答案,而需要解决问题的知识 三 知识学习的影响因素 先前知识 认知结构 学习动机和态度 学习心向和定势 学习材料 (内容和形式) 教师指导 学习情境 1 在荒无人迹的河边停着一只小船,这只小船只能容纳一个人。有两个人同时来到河边,两个人都乘这只船过了河。请问:他们是怎样过河的? 四、知识的表征存储 知识是怎么样储存于我们的头脑中的?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命题网络 (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产生式 (三)成块知识的组织: 图式 (四)认知结构 五、知识建构的基本过程 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同化和顺应 首先,在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 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 同化意味着学习者联系、利用原有知识来获取新观念,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和累积性。顺应则意味着新旧知识的磨合、协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对立性和改造性。 同化和顺应做为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根据知识获得的不同形式: 符号学习:学习一个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从而与该类事物与其它事物区分开 命题学习: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整合意义,需要将新命题与头脑中原有的有关观念、概念联系起来。 第二节 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即符号表征学习(最简单的知识是建立事物与符号的表征关系)、概念学习(较复杂的知识是获得同类事物的概念)、命题学习(更高一级的知识学习是习得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命题)。最后,学习者头脑中的原有命题和新学习的命题建立联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