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详解.ppt

发布:2016-03-10约9.52千字共9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迁移的种类 从结果上看:正迁移vs.负迁移 正迁移是一种学习能促进另一种学习。 负迁移是一种学习阻碍和干扰了另一种学习。 从产生的情景看:横向迁移vs.纵向迁移 横向迁移(水平迁移)是指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是指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从迁移产生的方向看:顺向迁移vs.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从内容上看:一般性迁移vs.特殊性迁移 特殊迁移是指某一领域的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直接的、特殊的适应性。 一般性迁移是通常表现为原理原则的迁移,有时在两个看起来不相同的学习内容中也有发生,或表现出态度的迁移。 四、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 实践意义 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迁移而教学”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理论意义 了解学习规律 了解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一、形式训练说 人物 沃尔夫(德) 观点 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等,这些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训练而得到发展和加强。如果一种官能在某种学习情境中得到改造,就可在与该官能有关的所有情境中自动地起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的效应。 训练和改造各种官能,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训练的项目越困难,官能得到的训练就越多。形式的训练要比具体内容的学习更重要。 评价 詹姆斯记忆实验的质疑:关于《森林女神》记忆的结果表明训练并不能促进迁移。 二、共同要素说 人物 桑代克、吴伟士 观点 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同的成分,迁移是非常具体而有限的。桑代克所谓的“共同元素”实质就是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 实验:判断图形面积 被试:大学生 程序:先估计多种图形的面积,测量其判断成绩;然后用90个平行四边形充分训练。最后的测验一是判断长方形的面积;二是判断与训练材料不相似图形的面积(在前测中出现过)。 结果:长方形面积判断成绩提高;其它图形判断成绩没有提高。 结论:迁移产生的原因是练习课题与迁移课题之间具有共同的要素。练习任务与测验任务越接近,测验任务的成绩越好。 评价 揭示了迁移现象中的一些事实,对原有教育的形式训练教学的改革有促进。 但只注重学习情境客观方面对迁移的影响,忽略了学习主体特点对迁移的影响。 三、概括说 人物 贾德 观点 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概括说强调了原理、原则的概括对迁移的作用。 实验:水下打靶 被试:小学生 程序:等能力甲乙两组,射击水中靶子。甲组打靶前学习光学折射原理;乙组不学。 结果:射击水下30厘米靶子时成绩相同;而至于水下10厘米时则甲组好于乙组。 结论:由于经过训练的儿童对不同深度的目标可以作出更适当的调整,将折射原理概括化,并运用到特殊情境中去。 评价 对共同元素进行了扩充(增添了共同原理),给后来者以重要启示。 概括的前提是学会原理和原则,这与材料和人的能力密切相关。 两种学习间存在的共性或相同的一般因素是迁移的重要条件:奥斯古德(C.E.Osgood,1949)迁移曲面总结了大量前人研究的结果:刺激的相似性与反应的相似性对迁移的影响 + 1 2 3 4 5 0 6 - 7 8 1=Ri相同反应,2=Rs相似反应,3=Rn无关反应,4=Ro相反反应,5=Ra对抗反应,6=Sn无关刺激,7=Ss相似刺激,8=Si相同刺激 三维迁移模式 人物 奥斯古德 观点 对于学习材料的相似程度和反应相似程度的关系而言,正负迁移的数量是刺激条件和所需反应两者相似性之间变化的函数。 /xinliketang/6839.html 实验:配对材料学习 材料:①词汇如“书—汽车”;②无意义音节如“bsd—avx”;③结合如“ksu—悲哀” 程序:刺激材料呈现,写出反应项目。种类:①A-B→A-C;②A-B→C-B 结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