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2鲁教版必修2.doc
PAGE
2-
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分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嬉戏,结合对比分析,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分。
2.通过嬉戏,结合案例分析,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及“木桶效应”。
3.通过自学,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不同人口问题及应对措施。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学会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环境人口容量。
教学重点
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分。
教学难点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分。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导入
展示世界第70亿人口的诞生、中国支配生育政策取得的实效以及从“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的系列政策的图文材料
通过图文资料的对比,引导学生思索地球究竟能承载多少人?估算地球可承载人数需考虑哪些因素?中国还能养活多少人?中国适合养活多少人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入新课学习。
新课
讲授
老师讲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通过对环境承载力的阐释,引入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学问点梳理
展示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学生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学生
活动
通过对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分析,指出可能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起先填写表格。
深化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推想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
嬉戏:一张报纸上面可以站多少人?学生进行探讨并实践。老师通过同屏技术展示学生嬉戏过程,然后针对嬉戏中的环节和表现进行剖析。
学生完成表格填写。
通过嬉戏及过程剖析,使学生更加深化的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最大值”含义,理解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生活消费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之间的关系。
承接
表格对比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许多,其中谁是确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引出资源因素的重要性及“木桶效应”
案例
分析
老师展示PPT案例,学生思索。
理解“木桶效应”。
学生
活动
学生读图1.12,了解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
学会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承接
老师播放视频《但丁密码》选段和热门电影《生化危机—终章》选段,展示图片《生化危机》剧照,影片《2012》、《后天》、《人类清除支配》海报
通过学生熟知的电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通过电影中针对人口爆炸的情节设计,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极限值,不容越界,我们更应关注人口的合理容量
学问点梳理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驾驭本节课重点学问: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分。
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探讨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问题及资源环境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应实行的发展战略
学会进行简易学问点的梳理
课堂
小结
展示本节课学问框架,老师答疑。
回顾本节课所学学问,进行巩固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