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一、 导入:
配乐创设情境:
有一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在这场地震中,高高的立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漂亮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砸断,昔日美丽的家园眨眼变成了一地瓦砾,地震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灾难过后的洛杉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如此荒凉,最终变成了一片废墟。
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的画面,哪个词还在你的脑海中闪现?
生:一片废墟
生:被砸断的立交桥
生:地震后的大爆炸
师:这些词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记,除此之外,文中呢,还有一些词是要求我们认识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两生读。
师:真棒,同学们把这些词读得很准。咱们一起把这些词读两遍。词语对我们来说应该是比较简单的问题了,但是有时候看似简单的事我们也不能太轻松地对待它,在预习、读书的过程中哪怕碰到一丁点的问题,我们也不能放过。
二、 初读课文:
师:在这场地震中,一对父子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弦,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吧!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再来一遍。
师:在这对父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读书吧!
生读书
师:同学们可真棒,知道读完立刻坐好。回顾一下刚才老师提到额问题:课文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好,最后那位男同学你来说。
生: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之后,有一位父亲安顿好自己受伤的妻子后,去儿子的学校救儿子,在他挖掘的过程当中,不断有人来劝阻他,但他始终都没有放弃找自己的儿子,最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儿子。
师:嗯,叙述得特别完整,我们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应该记住几个要素,得有时间、(引导生)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刚才的同学说的特别全面,谁能比他概括得再简单些,再来说说,想想我们刚才提到的几个要素。你来试一下。
生:有一次,有一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一位父亲急匆匆地来就儿子,他不断地挖掘,最后终于救出了儿子。
师:很好,比刚才的同学概括的更简单一些了,好,请坐。
故事讲得就是有一年在美国的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三十八个小时,最终在废墟底下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十三位同学,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和父爱伟大的颂歌。这个故事发生的场景不同寻常,这对父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回想一下课文,课文说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那位女同学来说
生:了不起的。
师:完整的说。在课文的哪个地方发现的?
生:最后一段。
师:你给大家读一下这段。
生: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同学们看我们的白板,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那这个空我们就会填了。
出示,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师板书:了不起??父亲??儿子
师:先让我们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的一到十二段,看一看哪些文字深深感动了你,让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用你的笔划出来,并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你的感受。
生默读课文,圈画,写感受,师巡视。
师:写好的可以跟同学交流一下。
师:好了,我们来交流一下,看一看课文的一到十二段哪些地方深深地感动了你,让你看到了这位父亲的了不起,谁愿意先来说一下,这位男同学来说一下。
生:在十二段的第二句。他宁愿这样,也要救他的儿子。
师: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你能不能告诉大家,这是对父亲什么的描写?
生:这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你读出了父亲宁愿自己受累、受伤,也要救出自己的儿子。你能不能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这句话?
生:哪句?
师:你刚才感受最深的这句。
生读。
师:有个字音没读准,谁愿意给他纠正一下?
生:你来,他读的xuě迹,应该是xuè迹。
师:好,你再来读一下。
师生配合,纠正字音。
师:谁也对这段话有自己的感受?
生:我也有感受,我的感受是这段话写出了父亲的执着,父亲不放弃挖的念头,他挖到第38小时候,听到了儿子的声音,看到了希望。
师:很好。能不能带着你的额感受来读读这段话?断气书来,孩子。
生读。
师:感动得他声音特别低沉。请坐,孩子,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段话,看着一系列数字,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让我感受到了父亲的执着。
生:父亲要救出儿子的决心。
生:父亲的意志非常坚定。
师:好,请坐。林浩然,还有要说的吗?跟他一样。几个时间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要救儿子的那种坚定的决心。好,让我们一起满含深情地感受着父亲那深沉的爱,把这几个时间来读一下。
生齐读“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师:36小时,到底是多长时间呢?我们一天有多少个小时?
生齐答24小时。
师:一天是24小时,那36小时到底是多长时间呢?
生:一天加半天
师:一天半的时间,也可以说是一个黑夜两个白天,或者是我们坐这儿上了50多节课,(生惊叹)都是36个小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