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数学数列讲义总结.doc

发布:2025-03-11约1.01万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列

知识清单

1.数列的概念

表示数列,表示数列中的第项,=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例如,==;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例如,1,1.4,1.41,1.414,……

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点。

数列{}的前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等差数列

1相关公式:

定义:

〔2〕通项公式:

〔3〕前n项和公式:

〔4〕通项公式推广:

2.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

〔1〕对于任意正整数n,都有

〔2〕的通项公式

〔3〕对于任意的整数,如果,那么

〔4〕对于任意的正整数,如果,那么(等差中项)

〔5〕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1,有

〔6〕对于任意的非零实数b,数列是等差数列,那么是等差数列

〔7〕是等差数列,那么也是等差数列

〔8〕等都是等差数列

〔9〕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那么仍成等差数列,即

〔10〕假设,那么

〔11〕假设,那么

〔12〕,反之也成立

〔13〕设数列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

假设项数为偶数,设共有项,那么①奇偶;②;

假设项数为奇数,设共有项,那么①偶奇;②。

〔14〕数列最值

〔1〕,时,有最大值;,时,有最小值;

〔2〕最值的求法:①假设,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②假设,那么最值时的值〔〕可如下确定或。

〔15〕等差数列中,

等比数列

1相关公式:

〔1〕定义:

〔2〕通项公式:

〔3〕前n项和公式:

〔4〕通项公式推广:

2.等比数列的一些性质

〔1〕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均有

〔2〕对于任意的正整数,如果,那么

〔3〕对于任意的正整数,如果那么〔等比中项〕

〔4〕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1,有

〔5〕对于任意的非零实数b,也是等比数列

〔6〕是等比数列,那么也是等比数列

〔7〕如果,那么是等差数列

〔8〕数列是等差数列,那么是等比数列

〔9〕等都是等比数列

(10)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①当q=-1且k为偶数时,不是等比数列.

②当q≠-1或k为奇数时,仍成等比数列

〔11〕等比数列中,

数列求和

1重要公式:

[例1],求的前n项和.

解:由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利用常用公式〕

===1-

[例2]设Sn=1+2+3+…+n,n∈N*,求的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利用常用公式〕

∴=

==

∴当,即n=8时,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其中{an}、{bn}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3]求和:………①

解:由题可知,{}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的通项之积

设……….②〔设制错位〕

①-②得〔错位相减〕

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

[例4]求数列前n项的和.

解:由题可知,{}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的通项与等比数列{}的通项之积

设…………………①

………………②〔设制错位〕

①-②得〔错位相减〕

三、反序相加法求和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个.

[例5]求证:

证明:设…………..①

把①式右边倒转过来得

〔反序〕

又由可得

…………..……..②

①+②得〔反序相加〕

[例6]求的值

解:设………….①

将①式右边反序得

…………..②〔反序〕

又因为

①+②得〔反序相加〕

=89

∴S=44.5

四、分组法求和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假设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例7]求数列的前n项和:,…

解:设

将其每一项拆开再重新组合得

〔分组〕

当a=1时,=〔分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