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五节 复句.pptx
第五章
第五节复句
一、复句及其构成
复句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分句构成的句子。分句的意义相关,但是结构上不互相包含。复句中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通常以逗号或者分号、冒号表示,而句末则会有一个终止性停顿,书面上使用句末标点。
构成复句的分句从结构上看,可以是主谓结构或者非主谓结构。例如:
(1)天气寒冷,飘着大雪。
(2)下了一夜的雨,现在竟然下起雪来了。
各个分句的主语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可以省略或者不省略。
(3)获得了奖学金,他非常高兴。
(4)那是我的一个亲戚,应该叫他二舅,是一个身体瘦小的老人。
复句中的分句在结构上是相互独立的,但是这种独立性又是相对的。分句之间的关系如果用关联词语来表达,则叫做关联法。不用关联词语表达分句间的结构关系的,叫做意合法。在口语中意合法使用较多,而关联法多使用在书面语中。
关联词语大都是连词,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表示分句间关系的词语。例如:
(5)假如你好好学习,就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6)只要你好好学习,就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7)因为你好好学习,所以你取得了好的成绩。
因为关联词语的差异,所以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复句的分句间不同的关系。
二、复句的分类
复句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联合复句内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是平等的,而偏正复句内各分句间的意义则是有主有从。
(一)联合复句
1.并列关系
前后分句描写或者叙述有关联的事情或者同一事情的几个方面。分句间常见的关系是对比或者并列。
并列关系就是分句间表示的几件事情或者几个方面是并存的。常见的关联词语有:既A,也(又)B、又(也)A,又(也)B、有时A,有时B、一方面A,(另、又)一方面B、一边A,一边B、一会儿A,一会儿B。单用的话则有:也、又、还、同时、同样、另外等。
2.顺承关系
前后分句按照时间、空间或者逻辑上的顺序阐述连续动作或者相关的情况,分句之间有先后顺承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首先A,然后B、刚A,就B。单独使用的时候则有:就、便、才、又、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跟着、继而、终于。
3.解说关系
前后的分句之间有解说、总分的关系。在解说关系的复句中不用关联词语表示,后面的分句会解释前面的分句。
4.选择关系
有的复句分别说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情况,让人从中选择,这叫做未定选择;有的说出选定其中一种,舍弃另外一种,这叫已定选择。常用的关联词有以下:
未定选择:
数者选一:或者(或、或是)A、或者(或、或是)B、是A,还是B
或者、或是、或、还是
二者选一:不是A,就是B、要么A,要么B
已定选择:
先舍后取:与其A,不如B、还不如、倒不如
先取后舍:宁可(宁愿、宁肯)A,也不B
5.递进关系
后面的分句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递进关系的复句要使用关联词语。常用的关联词有以下:
一般递进:不但(不仅、不只、不光、非但)A,而且(还、也、又、更、就连)B、不但(不但不、非但没)A,反而(反倒还、相反还、偏偏还)B
单用:而且、并且、何况、况且、甚至、更、还、甚至于、更何况
衬托递进:尚且A,何况(更不用说、还)B、别说(慢说、不要说)A,连(就是)B
单用:尚且、何况、反而
(二)偏正复句
1.转折关系
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后面的分句才是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根据转折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重转、轻转和弱转三类。以下是常用的关联词:
重转:虽然(虽是、虽说、虽则、虽、尽管)A,但是(可是、然而、但、却、还、也、而)B;虽然、虽、但是、但、然而
轻转:可是、可、却
弱转:只是、不过、倒
2.条件关系
分句中提出条件,另一分句说明满足条件后产生的结果。条件关系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种,“有条件”的复句分为“充足条件复句”和“必要条件复句”两类。常用的关联词语包括:
有条件:
充足条件:只要(只需、一旦)A,就(都、便、总)B、便、就
必要条件:只有(唯有、除非)A,才(否则、不)B、才、否则、要不然
无条件: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A,都(总、总是、也、还)B
3.假设关系
在偏句中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下:
假设和结果一致:如果(假如、假使、假设、倘若、若是、要是)A,就(那么、那、便、则、也)B、那、那么、就、便、则
假设和结果相背离:即使(就是、就算、纵使、纵然、哪怕)A,也(还)B、再A,也B、也、还
4.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