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 第五节 复句 教案.docx

发布:2025-03-12约3.0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汉语

授课教案

课题:复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现代汉语中复句的分类及其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准确掌握汉语的复句类型以及划分层次的方法,并能够有效应用相关知识点。

素质目标:了解汉语的复句分类,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复句的理解,并且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复句及其构成

复句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分句构成的句子。分句的意义相关,但是结构上不互相包含。复句中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通常以逗号或者分号、冒号表示,而句末则会有一个终止性停顿,书面上使用句末标点。

构成复句的分句从结构上看,可以是主谓结构或者非主谓结构。

各个分句的主语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可以省略或者不省略。

复句中的分句在结构上是相互独立的,但是这种独立性又是相对的。分句之间的关系如果用关联词语来表达,则叫做关联法。不用关联词语表达分句间的结构关系的,叫做意合法。在口语中意合法使用较多,而关联法多使用在书面语中。

关联词语大都是连词,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表示分句间关系的词语。

因为关联词语的差异,所以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复句的分句间不同的关系。

二、复句的分类

复句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联合复句内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是平等的,而偏正复句内各分句间的意义则是有主有从。

(一)联合复句

1.并列关系

前后分句描写或者叙述有关联的事情或者同一事情的几个方面。分句间常见的关系是对比或者并列。

并列关系就是分句间表示的几件事情或者几个方面是并存的。常见的关联词语有:既A,也(又)B、又(也)A,又(也)B、有时A,有时B、一方面A,(另、又)一方面B、一边A,一边B、一会儿A,一会儿B。单用的话则有:也、又、还、同时、同样、另外等。例如:

2.顺承关系

前后分句按照时间、空间或者逻辑上的顺序阐述连续动作或者相关的情况,分句之间有先后顺承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首先A,然后B、刚A,就B。单独使用的时候则有:就、便、才、又、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跟着、继而、终于。

3.解说关系

前后的分句之间有解说、总分的关系。在解说关系的复句中不用关联词语表示,后面的分句会解释前面的分句。例如:

4.选择关系

有的复句分别说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情况,让人从中选择,这叫做未定选择;有的说出选定其中一种,舍弃另外一种,这叫已定选择。常用的关联词有以下:

未定选择:

数者选一:或者(或、或是)A、或者(或、或是)B、是A,还是B

或者、或是、或、还是

二者选一:不是A,就是B、要么A,要么B

已定选择:

先舍后取:与其A,不如B、还不如、倒不如

先取后舍:宁可(宁愿、宁肯)A,也不B

5.递进关系

后面的分句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递进关系的复句要使用关联词语。常用的关联词有以下:

一般递进:不但(不仅、不只、不光、非但)A,而且(还、也、又、更、就连)B、不但(不但不、非但没)A,反而(反倒还、相反还、偏偏还)B

单用:而且、并且、何况、况且、甚至、更、还、甚至于、更何况

衬托递进:尚且A,何况(更不用说、还)B、别说(慢说、不要说)A,连(就是)B

单用:尚且、何况、反而

(二)偏正复句

1.转折关系

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后面的分句才是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根据转折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重转、轻转和弱转三类。以下是常用的关联词:

重转:虽然(虽是、虽说、虽则、虽、尽管)A,但是(可是、然而、但、却、还、也、而)B;虽然、虽、但是、但、然而

轻转:可是、可、却

弱转:只是、不过、倒

“重转”分句间的意思明显相反,转折意味重。

“轻转”的转折意味较轻。

“弱转”分句间意义上的相对往往不明显,只用承上关联词语。

2.条件关系

分句中提出条件,另一分句说明满足条件后产生的结果。条件关系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种,“有条件”的复句分为“充足条件复句”和“必要条件复句”两类。常用的关联词语包括:

有条件:

充足条件:只要(只需、一旦)A,就(都、便、总)B、便、就

必要条件:只有(唯有、除非)A,才(否则、不)B、才、否则、要不然

无条件: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A,都(总、总是、也、还)B

3.假设关系

在偏句中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下:

假设和结果一致:如果(假如、假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