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备课资料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备课资料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中的课题1“燃烧和灭火”,这一节主要围绕燃料的燃烧过程及其控制展开,旨在让学生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掌握灭火的基本方法,与课本“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等内容紧密相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科学探究素养: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
2.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让学生认识到燃料利用中的安全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提升科学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运用燃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发展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学科已有一定的了解,对化学实验和现象充满好奇心。在知识方面,他们已掌握物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但对燃烧这一复杂现象的原理和灭火方法的掌握尚浅。在能力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有所提高,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学生的素质方面,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实验操作不够认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意识不足。这些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以下影响:
1.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由于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认真,可能导致对燃烧条件的观察不准确,影响对燃烧原理的理解。
2.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对课程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缺乏兴趣和参与度的学生可能难以掌握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4.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燃烧原理时,可能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而遇到困难。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加强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
4.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验室设备(酒精灯、燃烧匙、火柴、集气瓶、蜡烛等)。
2.课程平台:学校教育平台、网络教育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燃烧和灭火相关的动画、视频资料、在线实验模拟软件。
4.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实验演示、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火焰表演、烟花等,提问学生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物质的燃烧条件,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燃烧和灭火的基本知识。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举例说明:通过蜡烛燃烧、煤炭燃烧等实例,展示燃烧现象和过程。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3.实验探究(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物质的燃烧情况,如改变氧气浓度、温度等。
-教师指导:巡视指导,确保学生实验操作正确,安全第一。
4.灭火原理(约10分钟)
-讲解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举例说明: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灭火案例,如灭火器的使用、森林火灾的扑救等。
5.灭火方法(约10分钟)
-学生活动:模拟灭火场景,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灭火方法。
-教师指导:点评学生的灭火操作,强调正确、有效的灭火技巧。
6.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指导: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问,检查学习效果。
7.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燃烧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强调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火灾预防,掌握基本的灭火技能。
8.作业布置(约5分钟)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家中或学校常见的可燃物和灭火设备。
-思考题:思考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并准备下节课的课堂展示。
9.课堂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等。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燃料的历史与发展:介绍不同类型燃料的发现、发展和应用,如煤、石油、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