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使学生了解易燃、易爆物的性质和危害,掌握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究易燃、易爆物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安全防护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安全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正确运用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易燃、易爆物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安全防范措施和灭火方法。
难点:1.理解易燃、易爆物发生爆炸的条件;2.掌握不同灭火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解决办法: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易燃、易爆物的性质;2.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爆炸发生的原因,提高安全意识;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不同灭火方法的适用场景,增强实践能力。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易燃、易爆物爆炸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爆炸条件;2.设计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讲授法,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易燃、易爆物的性质和安全知识,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施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易燃、易爆物的特性,增强实验操作技能。
2.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易燃、易爆物的图像和视频,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3.运用教学软件模拟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灭火操作,提高安全意识。
4.制作安全知识卡片,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火灾现场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火灾的严重性。
2.提出问题:视频中火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容易燃烧?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易燃、易爆物?
【讲授新课】
(用时15分钟)
1.易燃、易爆物的性质:讲解易燃、易爆物的定义、分类、燃烧条件等基本概念。
2.易燃、易爆物的应用:分析易燃、易爆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燃料、炸药等。
3.安全防范措施:介绍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安全措施,如灭火器的使用、安全标志等。
4.灭火方法:讲解不同类型的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灭火方法,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巩固练习】
(用时10分钟)
1.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器的使用练习,确保学生掌握灭火器的操作要领。
2.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课堂提问】
(用时5分钟)
1.提问:易燃、易爆物燃烧的条件有哪些?
2.提问: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
3.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师生互动环节】
(用时10分钟)
1.学生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探讨如何提高安全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安全防范措施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拓展延伸】
(用时5分钟)
1.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易燃、易爆物的最新研究成果。
2.组织学生参观消防队,让学生亲身感受消防员的工作环境,提高安全意识。
【总结环节】
(用时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短文,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
1.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六、知识点梳理
1.易燃、易爆物的定义与分类
-易燃物:指在常温下容易燃烧的物质,如汽油、酒精等。
-易爆物:指在特定条件下能迅速发生爆炸的物质,如炸药、煤气等。
-分类:根据物质的燃烧速度、爆炸威力等特性,将易燃、易爆物分为不同类别。
2.易燃、易爆物的燃烧条件
-燃烧的三个要素:可燃物、助燃物(氧气)、点火源。
-燃烧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3.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