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说课稿3(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说课稿3(新版)新人教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燃烧和灭火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具体班级)
3.授课时间:2024年秋季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化学基础知识,了解了物质的组成、变化和性质等概念。对于燃烧这一现象,学生可能有一定的直观认识,但对其背后的化学原理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普遍较高,他们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新知识。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倾向于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喜欢通过理论分析来理解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燃烧条件的理解不够清晰,二是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三是对于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掌握不足。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意识不强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强调。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以便于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实验器材:准备酒精灯、火柴、蜡烛、易燃物、灭火器等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安全。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实验操作台安全、整洁,便于学生分组实验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火灾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火灾的关注和思考。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火灾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简要回顾燃烧的基本概念和条件,为新课的讲解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燃烧的条件(5分钟)
-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通过图片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燃烧条件的概念。
-学生讨论: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分析其燃烧条件。
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0分钟)
-讲解易燃、易爆物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易燃、易爆物的燃烧和爆炸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如储存、使用、灭火等。
3.灭火原理和方法(5分钟)
-讲解灭火的三大原理:隔离、窒息、冷却。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不同的灭火方法,如使用灭火器、水、沙子等。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实际案例,分析灭火方法的适用性。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实验操作(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灭火原理和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2.课堂练习(10分钟)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教师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燃烧的历史:介绍燃烧现象的发现、发展及其在人类历史上的应用,如火的使用对早期人类生活的影响。
-燃料种类:探讨不同类型燃料的特性和应用,如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等。
-灭火技术发展:介绍灭火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的灭火方法到现代的灭火技术。
-环境保护与燃烧:讨论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污染。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或文章,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历史与发展。
-观看纪录片或教育视频,如《燃烧的奥秘》、《消防员的故事》等,以增强对燃烧和灭火的认识。
-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消防知识讲座和实践活动,如消防演习、火灾逃生演练等。
-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科学教育网站等,进行自我学习和探究。
-通过实验项目,如自制灭火器、燃烧实验等,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探讨燃烧和灭火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