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 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拓印树叶真有趣》教学设计.docx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拓印树叶真有趣》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第11课拓印树叶真有趣》,是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的教学内容。课程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树叶的形状、纹理和颜色,运用拓印技巧将其表现在纸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知识,对美术创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树叶并不陌生,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树叶,这为本节课的拓印创作提供了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观察与表现能力、实践与创新精神。通过拓印树叶的活动,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自然元素,并运用手工艺技巧将其表现出来。同时,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个人特色,激发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知识,对美术创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目标是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创作领域。在观察能力方面,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树叶,并对其形状、纹理和颜色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拓印树叶的创作提供了基础。
在实践能力方面,学生需要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拓印技巧。拓印树叶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操作,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创新素质方面,学生需要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树叶的形状、纹理和颜色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在纸上。
此外,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也有影响。积极主动、细心观察和耐心创作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细心观察和耐心创作。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实践法和小组合作法。讲授法用于介绍拓印的基本技巧和树叶的特点;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拓印创作;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和借鉴。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树叶,并用彩笔描绘树叶的形状和颜色。然后,引导学生动手进行拓印创作,可以使用多种材料和工具,如海绵、刷子、水彩等。最后,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和交流。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在本节课中,将使用实物树叶、拓印材料、彩笔等教学媒体。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树叶的图片和拓印作品的示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拓印技巧和创作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树叶,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树叶是什么树吗?它们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对树叶的兴趣。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拓印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引导学生思考拓印树叶的乐趣和意义。
2.讲授新课(10分钟)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讲解拓印树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首先,介绍拓印的基本步骤:选择树叶、涂上拓印墨、铺上纸张、用干净的石头或木块压印。然后,讲解如何观察树叶的形状、纹理和颜色,并运用拓印技巧将其表现在纸上。最后,强调拓印过程中的创新和个性表现。
3.实践环节(10分钟)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进行拓印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发挥创意。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拓印材料和工具,如海绵、刷子、水彩等。
4.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教师提问:“你们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你们觉得自己的作品有什么特色?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5.巩固练习环节(5分钟)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结合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以树叶为主题的插画。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建议和帮助。
6.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拓印树叶的技巧和创作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拓印树叶有什么意义?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计用时:40分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展调整教学环节和用时。
知识点梳理
六、知识点梳理
1.拓印的基本概念与技巧
-拓印的定义:使用某种材料(如拓印墨、水彩等)将对象的形状、纹理和颜色转移到另一种介质(如纸张、布料等)上的艺术手法。
-拓印材料和工具的选择:根据拓印对象的特点和创作需求,选择合适的拓印材料和工具。
-拓印步骤:选择拓印对象、涂上拓印墨、铺上纸张、用干净的石头或木块压印。
2.树叶的形状、纹理和颜色
-树叶的形状:了解不同种类的树叶形状特点,如椭圆形、心形、针形等。
-树叶的纹理:观察树叶的脉络结构,了解其分布规律和特点。
-树叶的颜色:认识树叶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颜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