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 版三年级美术下册《1.恐龙世界》教学设计.docx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1.恐龙世界》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核心素养目标
1.观察与感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恐龙形象、结构及其生活环境的能力,提高对自然生物形态的感知力。
2.表现与创新:鼓励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表现自己对恐龙世界的想象,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3.美术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对恐龙画作的艺术欣赏能力,学会从审美角度对作品进行简单评价。
4.文化理解:通过了解恐龙的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学会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描绘恐龙的外形特征。
②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表现出恐龙的生活场景。
2.教学难点
①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恐龙的细节特征,并将其准确表现在画作中。
②如何指导学生在画作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恐龙世界画面。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白板
-投影仪
-电脑
-纸张
-彩色铅笔
-水彩颜料
-画笔
2.课程平台
-学校美术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
-恐龙图片库
-恐龙生活场景视频
-美术作品示例
4.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
-示范教学
-互动式教学
-作品展示与评价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恐龙的图片、视频和背景资料,要求学生了解恐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恐龙有哪些显著的特征?”和“恐龙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查看学生的预习提交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自行阅读资料,初步了解恐龙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预习进度的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恐龙动画视频,激发学生对恐龙世界的好奇心。
-讲解知识点:讲解恐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重点介绍如何将恐龙形象表现在画作中。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恐龙的特征,每组选择一种恐龙进行绘画创作。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个别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听讲并思考如何将恐龙的形象表现在纸上。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实践如何表现恐龙的特征。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提出疑问,并与同学讨论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恐龙的绘画技巧和注意事项。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际绘画活动,让学生掌握绘画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绘制恐龙生活场景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学的技巧。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恐龙相关的书籍和视频链接,供学生进一步探索。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恐龙生活场景的绘画作业。
-拓展学习:利用提供的资源,学生自主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恐龙化石:介绍恐龙化石的发现过程、化石的种类以及化石对研究恐龙生活习性的重要性。
-恐龙分类:详细讲解恐龙的不同分类,如食肉恐龙、食植恐龙等,以及它们的特征。
-恐龙生活场景: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恐龙可能的生活场景,如森林、草原、湖泊等。
-恐龙足迹:介绍恐龙足迹的发现和研究,以及如何通过足迹推断恐龙的行走方式和速度。
-恐龙灭绝原因:探讨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如小行星撞击、气候变化等。
-恐龙与现代生物的联系:探讨恐龙与现代爬行动物和鸟类的相似之处,以及生物进化理论。
-恐龙艺术作品:展示不同艺术家创作的恐龙画作,分析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恐龙主题电影:介绍一些恐龙主题的电影,如《侏罗纪公园》系列,分析电影中的恐龙形象与科学事实的关系。
-恐龙主题博物馆:介绍世界各地的恐龙主题博物馆,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恐龙化石展。
-恐龙研究机构:介绍国内外恐龙研究的重要机构,如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阅读与恐龙相关的科普书籍和文章,以增加对恐龙的知识储备。
-实地考察:如果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