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讲解.ppt

发布:2016-04-30约6.46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五.新文化运动 (二)概况: 1.标志: 2.代表: 3.主要阵地: 4.活动基地: 1915.9 陈独秀 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北京大学(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新青年》 五.新文化运动 (三)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核心),反对专制、愚昧。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陈独秀“打倒孔家店”;鲁迅最猛烈)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和陈独秀) 1.前期 2.后期:马克思主义 五.新文化运动 (四)影响 1.积极(政治、思想): 2.局限: 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解放;弘扬民主科学——推动自然科学;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基,推动五四运动 前期:对中西文化存在绝对否、肯定态度 问题思考4: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新”? 1.新领导: 2.新基础: 3.新内容: 4.新成果: 前资产阶级激进分子;后马克思主义者 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期 前民主科学;后马克思主义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基础 热点链接:新文化运动对当今文化创新的什么启示? 1.革命政权的巩固和社会进步必须有先进文化的有力支撑。 2.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必将推动文化进一步创新和向纵深发展 3.文化创新必须广泛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并与传统文化融合 4.文化创新必须有掌握先进文化知识分子为先导 5.必须切实发扬民主,完善法制,崇尚科学,提高国民素质 (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7题)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31题)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2010高考广东文综16题)“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6题)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 (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8题)“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14题)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②7世纪初期 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范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和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 主题: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问题2: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 D 陈独秀、李大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