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历史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doc

发布:2018-05-22约7.7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1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6月8日(周四) 一、知识梳理 阶级 派别 思想(活动) 实践 阶段 特点 地主阶级 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造器物 渐进、 由浅入深、不断深化、不断壮大 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农民阶级 洪仁玕 发表《资政新篇》 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 最早主张学习西方制度 仿行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康梁维新派 申民权、设议院、行立宪 戊戌变法 革命派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激进派 科学、民主 新文化运动 思想解放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 革命 二、自主识记 一、背景: 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危机四伏,欧美资本主义崛起 2、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步步加深 3、有识之士深感外患日深,不懈探索 二、内涵:“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三、进程 1、学造器物:“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2、仿行制度:提倡君主立宪、追求民主共和 3、思想解放:提倡民主与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 四、特点:不断深化、不断壮大、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五、具体详细过程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鸦片战争前后)------“师夷长技以制夷” 1、主要活动及思想 (1)林则徐: 成就:设立驿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 成就: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技:军事科技) 评价: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思想解放;②对西方先进和中国的落后没有充分认识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 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2)统治阶级内部分裂为洋务派和顽固派。 2、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和纲常伦理为根本,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辅助)、“师夷长技以自强”。 3、实践活动——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4、洋务运动的作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5、结果: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失去原有意义。 6、比较抵抗派与洋务派: (1)手段一致:师夷长技,向西方学习 (2)认识长技:西方科学技术先进 (3)作用:思想解放作用 (4)目的:①根本目的一致,都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因为阶级属性一致)②具体目的不同,抵抗派在于抵抗外国侵略,洋务派在于镇压人民反抗(不同源于对危机的认识不同) 5)实践:洋务派进行了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实践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伸民权、设议院、行立宪 (戊戌变法) 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要思想: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最早主张改革政治的派别);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4)评价: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实践。 2、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梁的维新思想 (1)康有为: 活动: ①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撰写《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③撰写《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评价:①有利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②不敢与封建传统势力彻底决裂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3)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维新思想的实践:1898年戊戌变法。 4、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5、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2)原因: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新思想。 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③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水平很低,特别是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 (3)认识: ①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 ②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