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复习课程.ppt

发布:2019-11-27约3.11千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向西方学习;(一)“睁眼看世界” 1.原因: 鸦片战争炮声震惊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新思潮 2.表现: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主要活动) (2)魏源与《海国图志》 (口号、含义、意义) ——当时介绍西方史地最祥的著作;(二)“中体西 用”的洋务思想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忧外患形势,清政府内部分化出洋务派 2.主要代表与主张 (1)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2)主张: “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即:用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清朝统治;(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C60S以后 (产生时间/原因/代表人物/主张) 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时间:19C90S 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西方启蒙思想传入;(2)代表人物、主张: 康有为:(思想特点、代表作、作用) 梁启超:(文章名称、主张) 严复:(报刊、译著及内容、地位与作用) (3)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时间:19C末 内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君主立宪、 要不要变革封建教育制度 性质:资…思想与封建思想第一次交锋 作用:促进维新思想传播,推动变法运动高潮;3.维新思想的影响 (1)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2)激发了国民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3)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觉醒 (4)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四、民主共和思想;2.革命派与保皇派(改良派)论战 (1)双方代表/阵地: 革命派:孙中山 《民报》 保皇派:康、梁 《新民丛报》 (2)内容: 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共和政体 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3)实质: 资阶不同派别的政体之争 (4)影响: 促进民主思想传播,推动民主革命高潮到来;3. 民主共和方案的初步实践 1912 中华民国成立;资阶维新派和革命派思想的比较 相同点: a.都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主张用资本主义体制取代封建体制 b.都导致一场政治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c.都侧重宣传政治主张, 对封建思想批判不够彻底;不同点—— (1)思想特征: 西方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借孔子批守旧思想 直接用西方天赋人权说,宣传革命主张 (2)政体主张: 君主立宪 / 民主共和 (3)对土地制度: 未触及封建土地制度 / 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4)变革方式: 和平改良 / 暴力革命;革命/维新思想的根本区别?原因? 区别——对清帝(君主制)态度 前者: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建立资阶共和国 后者:通过变法,保留清帝,实现君主立宪 原因—— ①清府面目暴露程度不同: 19C末,人们对清朝抱幻想; 20C初,清朝面目暴露,人们坚决反清 ②民资力量不同: 19C末,初步发展、力量小 20C初,进一步发展、力量壮大 ③阶级地位不同 民资上层,与封建势力联系较紧; 民资中下层,反封建相对彻底;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兴起 1.背景;请看:1912年,孔教会在上海成立 1913年,《宪法草案》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大本” 1914年,袁世凯大规模祭孔 1914年,北京政府《教育纲要》规定,各学校“均应崇奉圣贤”,“尊孔尚孟”。 ;2.兴起 (1)标志: (2)代表人物: (3)指导思想: (4)主要阵地:;北大为何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中心?;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象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听他们自由发展。” —— 蔡元培 请问: (1)引文反映蔡元培怎样办学思想? (2)这种办学思想的目的是什么?;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北大的 “三只兔子” (1919年) : 蔡元培52岁 陈独秀40岁 胡适28岁;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内容?; “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 ——李大钊 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的哪一内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共和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 陈独秀 材料中对孔教持何态度?有无欠妥之处? 今天,我们应怎样看待儒家思想? ;“之子与归,皇驳其马。”;《文学改良刍议》: “一曰,须言之有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