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 古代 欧洲 近代 古代 中国 回顾: 中外思想解放史(古代、近代) 百家争鸣: 哲学起源: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 思考1:何谓“思想解放”?条件是什么? 民本、法治、入世 理性、人文主义 人性解放、信仰自由、民主法治 突破束缚,促进觉醒 社会转型 思考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影响因素 民族文化 外来文化 传统 现实 政治经济文化 中国的传统 世界的潮流 政治: 经济: 文化: 专制主义 小农经济 儒家思想(纲常名教) 政治: 经济: 文化: 民主法治 工业化 理性、科学 全球化: 现代化 世界市场 思考3:影响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因素 中国的变革 政治: 经济: 主权破坏 民主革命 自然经济瓦解 工业化 1919 1840 1860 1895 1911 1915 1901 政治: 两次鸦战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打倒军阀 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资B产生 资B初步发展 黄金时代 思想: 师夷思想 体用思想 维新思想 共和思想 民主科学 八国联军 清末新政 太平天国 洋务工业 五四运动 马~中国化 1919 1840 1860 1895 1911 1915 1901 思想: 师夷思想 体用思想 维新思想 共和思想 民主科学 马~中国化 思考4:这些思想在“中国传统”和“世界潮流”间做 何选择?选择的趋势?选择不同的原因? 内容: 趋势: 原因: 技术 制度 文化 哲学 深入 广泛 立场 见识 时代 1919 1840 1860 1895 1911 1915 1901 师夷思想 体用思想 维新思想 共和思想 民主科学 马~中国化 顽固派 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新文化人士 中共 以中抗西 取西固中 以西改中 取西弃中 以中化西 地主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思考5:先进思想“先进”在何处?是否都可以称 为“解放”? 思考6:近代“思想解放”的特点 思考7: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先进 顺应时代潮流 捍卫民族利益 来源: 目的: 趋势: 过程: 西方 救亡 曲折 深入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全球化、现代化和文明进步: 冲击传统,推动变革 促进文明进步 *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2分)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4分)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1)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2)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3)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4)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 ——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