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这一过程体现了( )
A.中体西用 B.西学东渐
C.西学中源 D.中西同源
2.(2012·淮北模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据此理解,“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
3.(2013·泰兴期末)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4.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5.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朱熹笔下的孔子
C.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D.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6.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④激励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7.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8.(2012·江苏压轴试题)“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9.(2013·扬州模拟)“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2012·南京二模)“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这段话反映的应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变法大兴民权
B.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君主专制
C.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呼吁国民思想解放
D.无产阶级政党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11.(2013·南京盐城一模)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一文,他认为“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下列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
A.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 B.完全排斥西方文明
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D.全面继承洋务思想
12.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