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版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发布:2025-03-29约8.6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10

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内容

1.(2024黑龙江大庆试验中学高一期末)“现在清室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要压制的……勿谓满清已倒,种族革命已告成功,民族主义即可束诸高阁矣。”孙中山强调 ()

A.反清革命还要接着

B.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C.民族革命的长期性

D.救亡图存刻不待时

2.(2024广东深圳其次外国语学校高一期末)1906年,孙中山指出:“于驱除鞑虏、复原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同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凡为国民皆同等以有参政权。”这表明孙中山 ()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见

B.对民权主义的相识有了发展

C.对辛亥革命的失败作了深化反思

D.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

3.“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行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一观点属于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理论 B.民权主义理论

C.民生主义理论 D.民本主义理论

4.(2024江苏泰州中学高三月考)孙中山在论及民生主义时说:“英国财宝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困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从前本无考试的制度,所以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据此可知,孙中山 ()

A.对三民主义有了新的相识

B.实现了一生当中最宏大的转变

C.关注民生,防止西方社会的弊病

D.放弃了走英美式革命道路的主见

5.《中华文明史》中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对“兼收众长”理解正确的是 ()

A.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B.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来限制袁世凯独裁

D.创立三民主义以求实现“民有、民治、民享”

题组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6.在践行民生主义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事实上是以国家名义与地主阶级平均地权,并引导地主阶级把持有的货币转化为工商资本。由此可见,这种实践 ()

A.改善了民众的生活条件

B.铲除了剥削者的生存基础

C.调和了社会阶级冲突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建了条件

7.(2024湖南长沙宁乡高二期末)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曾多次实现思想相识上的“华丽转身”。1894年创立兴中会时,他力倡“驱除鞑虏,复原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他以五色旗(寓意五族共和)为国旗。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白当时中国()

A.民族主义具有剧烈的整合意识

B.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更

C.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国家统一

D.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

题组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8.(2024福建福州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练习)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分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需联合工农才能取得成功。这表明()

A.民主革命内涵不断丰富

B.国民革命性质发生变更

C.孙中山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D.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

9.蔡元培认为:“三民主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据此推断,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最符合蔡元培观点的是 ()

A.驱除鞑虏,复原中华

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0.(2024山西阳泉一模)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称:“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这一规定有利于 ()

A.国家干预经济,避开经济危机

B.解决资金困难,振兴民族工业

C.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D.壮大公有经济,推动国共合作

实力提升练

题组一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内容

1.(2024四川广安高二期末,)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之范围,有以血统宗教为归者,有以历史习尚为归者,语言文字为归者,敻乎远矣;然而最文明高尚之民族主义范围,则以意志为归者也。如瑞士之民族,则合日尔曼、以大利、法兰西三国之人民而成者也。……又美利坚之民族,乃合欧洲之各种族而熔冶为一炉者也”。这说明孙中山 ()

A.主见建立民族国家

B.承认了民族同等

C.明确提出反帝主见

D.发展了民权主义

2.(2024河南郑州高三月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