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几点体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几点体会
农安县永安乡中心小学 王喜利
文章提要:
“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我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摸索和尝试。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整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 整合能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体化学习。
三、???? 整合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整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五、???? 整合能够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字:整合? 体会 数学 学生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为此,我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摸索和尝试。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整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儿童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计算机教学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两步应用题”课始,我用计算机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一只小兔每天都要过一座桥到河对岸的山上采蘑菇,可是,有一天,桥被大水冲走了,小兔怎样才能过桥呢?谁替小兔想一个好办法呢?话音刚落,一个个小手举起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用计算机教学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如:介绍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运用语言的描述来完成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学生只是感性的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理解为什么正方形就是特殊的长方形,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用计算机教学就克服了这个缺点,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看演示过程就明白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明显提高,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比较积极,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再把学习当负担。
二、整合能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体化学习。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如: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课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通过教师制作的学件,自由的选择镇江城市客厅的一个优美场景,从中发现一些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请求别人帮助,也可退出此场景再进入其它场景继续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实现了个体化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活泼、最现实的成分。因此我们可以用网页来制作出一个虚拟的问题情境,这样会使画面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课开始,兴趣生。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己在电脑中反复看到这个问题情境,方便他们收集相关数学信息。
通过电脑游戏(或网页中的视频),把单调乏味的活动过程变为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把学生推到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去,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旨在“玩中学,学中玩。” 把知识加以引伸、运用,促使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鼓励学生互相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越来越多的接触到电脑,对于小学生而言,电脑游戏就好比一块美味的蛋糕,充满了诱惑。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就要利用这块蛋糕的,不仅让它“美味”,还要让它有“营养”。在设计游戏(或网络视频)时,让学生能够通过操作游戏找到数学信息。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就要在游戏中多设计提示信息;如果是高年级学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