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反思——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反思
——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
数学备课组 陈精灵
摘要: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更加多样性,这无疑会给课堂带来了一种新的活力。而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必须把握好整合的度、把握好整合的时机、把握好整合的内容。只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达到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辅助教学,才能使课堂教学大放异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不仅局限于传统的课件(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等)与视频等,还包括今天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运用,一个崭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技术与日常课堂教学应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做一个有心人,认真钻研教材,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会真正融合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大放异彩。
第一,在使用数学课件时,我们要一切为课堂教学服务,做到有的放矢。
(一)、课件背景、内容要协调。
数学课件背景的设置一般以简约淡雅为宜,切忌选用一些花图做背景,以免喧宾夺主。由于数学本身的公式、符号较多(这同时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公式编辑器的使用),所以在背景的设置时,我们要注意协调字体及颜色,例如选用白字黑背景、黑字白背景、红字蓝背景等反差大些的颜色会使效果更明显,而且这些颜色不太容易因摄像头的分辨率而改变大的颜色。
、课件要根据教学任务而定,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并善于融入数学思想方法。
现在的教学仪器和方法越来越现代化,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却不自觉把注意力集中在鼠标键盘和屏幕上,和同学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了,而这又恰恰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比如: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在讲解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我们不应该直接把以下推导过程演示就表示讲完了。毕竟,从学科知识上讲,推导公式属于学科逻辑中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则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再从心理学上讲,学生对这项学习内容的“熟悉度”不高,原有知识比较薄弱,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励、启发学生思维,突破教材难点。
推导过程如下:
一般地,设等比数列a1, a2, a3, …, an…,它的前n项和是,
,
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老师应积极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突破难点,毕竟从形式上进行的归纳在现阶段是无法进行系统而严谨的证明的,那我们只能在思想的过程中另辟蹊径,在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过程之前,我们可以先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借助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思想方法,来找到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思想方法!
此时,老师可以先和学生们一起回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当时我们是将a1与an, a2与an-1,所有与首末等距两项交换位置,得到Sn的倒序和的形式。然后两式相加。这样2Sn就是一个有n 项的每一项都是a1+an的常数列。从而导出了Sn的公式。
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是根据等差数列的特点和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产生的,形式上是倒序相加,本质上就是消去数列中项与项之间的差异,构造一个新的各项相同的常数列,再根据常数列的和导出 Sn的公式来。最后引导学生:等比数列是不是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构造出一个常数列或者部分常数列呢?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结果呢?
这时候学生们很自然的会用倒序相加的方法来进行思考。结果显然是行不通的。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发散——从倒序相加的定势中解脱出来。抓住学生迫切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心态,及时地通过多媒体进行启发。老师要告诉学生,构造常数列或者部分常数列的思路是正确的。既然倒序行不通,那么还有没有其它的方式构造常数列呢?
接着要引导学生从等比数列的定义出发,进一步认识等比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q倍,也就是说将每一项乘以q以后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那么将Sn这个和式的两边同时乘以q,在q Sn这个和式中的第一项就是Sn的第二项,也就是Sn和q Sn之间产生了一个错位。由两个和式能否构造常数列或者部分常数列的和式呢?相加行不行?显然不行!相减行不行?显然行。
将Sn和 q Sn相减后,中间就得到了n-1项各项都是0的常数列, 找到了这个常数列,难点就突破了, Sn的导出就容易了,导出了Sn就基本上达到了本节课的认知目标。
最后,推导出公式之后,对公式的特征要加以说明,以便学生记忆。同时还要对公式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和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加以说明。帮助学生弄清其形式和本质,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为灵活运用公式打下基础。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应该要会灵活使用几何画板。
中学数学中的几何是“图”文并茂的内容,它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几何直观对我们学习抽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