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反思.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反思
以数字化、多媒体、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以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不言而喻的。
当前,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世界,也深刻地冲击和改变了整个数学世界。信息技术使当今数学变得更加现实,使数学模型思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学家把头脑中的“数学实验”变成现实,对精深的数学概念、过程进行模拟。一道很难的计算题、一个很难想象的函数图象、一道复杂的方程,甚至是一个我们很难作出的几何图形等,只要给出起算法,就能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完美的解决。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使得数学思想容易表达了,数学方法容易实现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二、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及互相沟通的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学理论
根据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直观性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学的基本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信息技术是创设学习情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根据心理学提出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的理论。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环境教学,声情并茂,协调学生多种感官的接受能力,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主要有三种形态:
1.多媒体信息组合演示为主,即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演示型教学模式。它是教师目前运用最早、最为得心应手的主流形态。
2.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即?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能提供表现丰富、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及内在联系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典型形态。
3.基于互联网资源的研究性学习,即围绕某项专题,利用网络搜寻与专题相关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完成研究探索的任务。它是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种开放形态,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形式。
四、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作用:
1.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或是图形的教学,都需要教师通过一定数量的板书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采用当堂板书则会占用相当的教学时间。在练习中也会出现大量的书写,如填空、计算题和应用题的解答等,都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如果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课前预制的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内容的容量,使有限的教学时间产生更高的教学效益。
2.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直观地演示分析过程
(1)变抽象为形象直观
在讲平行直线系y=x+b或中心直线系y=kx+2时,如图6所示,分别拖动图(1)中的点A和图(2)中的点B时,可以相应的看到一组斜率为1的平行直线和过定点(0,2)的一组直线(不包括y轴)。再比如在讲椭圆的定义时,可以由“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入手——如图7,令线段AB的长为“定值”,在线段AB上取一点E,分别以F1为圆心、AE的长为半径和以F2为圆心、AE的长为半径作圆,则两圆的交点轨迹即满足要求。先让学生猜测这样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老师演示图7(1),学生豁然开朗:“原来是椭圆”。这时老师用鼠标拖动点B(即改变线段AB的长),使得|AB|=|F1F2|,如图7(2),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变成了一条线段F1F2,学生开始谨慎起来并认真思索,不难得出图7(3)(|AB||F1F2|时)的情形。经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很深刻地掌握椭圆的概念,也锻炼了其思维的严密性。
(2)动态展示图像变换
在《函数的图像》一节的教学中,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把均设为参数,通过参数变化,向学生展示周期变换、相位变换和振幅变换,同时还能展示由的图像通过变换得到的图像的全部过程。
(3)让几何体动起来
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以往都是用教学模具辅助教学,给学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