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高中化学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3.2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4.docx
陕西省石泉县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4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水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使学生深入了解水分子电离的原理,为后续学习酸碱反应和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打下坚实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电离平衡和酸碱性,提升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酸碱平衡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水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关系。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及其应用。
例如,在讲解水的电离方程式时,重点强调电离常数和离子积常数的概念,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水的电离方程式\(H_2O\rightleftharpoonsH^++OH^-\)。
2.教学难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和pH值与酸碱性关系。
例如,在解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时,难点在于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部分电离现象,教师可通过实验演示或动画模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电离平衡的动态过程。在判断溶液酸碱性时,难点在于学生可能混淆pH值与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教师应通过具体实例,如pH值为7时溶液的性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新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水的电离平衡动画、酸碱指示剂变化的视频等。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包括酸碱指示剂、pH试纸、氢氧化钠、盐酸等。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安排实验操作台,以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自然界中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水污染和水体酸碱性的关注。
2.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水中的离子平衡是如何影响的?
3.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电离平衡对溶液的酸碱性有何影响?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水的电离方程式:讲解水的电离方程式\(H_2O\rightleftharpoonsH^++OH^-\),并强调电离常数和离子积常数的概念。
2.水的电离平衡影响因素:分析温度、酸碱物质、盐类等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通过实例说明。
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讲解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并以醋酸为例,说明弱酸的电离平衡。
4.溶液的酸碱性判断:讲解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包括pH值、酸碱指示剂等。
5.pH值与酸碱性关系:通过具体实例,如pH值为7时溶液的性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计算pH值、判断溶液酸碱性等。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处理酸性废水。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针对新课内容,提出问题,如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实验演示:展示酸碱指示剂变化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2.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
3.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流程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水的电离方程式(5分钟)
-水的电离平衡影响因素(5分钟)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5分钟)
-溶液的酸碱性判断(5分钟)
-pH值与酸碱性关系(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水的离子积常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帮助学生理解温度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
-水溶液中酸碱中和反应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酸碱中和的化学过程。
-水体酸碱度与水质关系的科普文章,介绍水体酸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