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10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二课时 李培杨 第四届全国赛课一等奖.docx
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基于史实的文学创作,主要讲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教者教学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走进伟人的世界,了解伟人与常人有一样的情感,可又有着超于常人的胸怀,体会家国情怀。二是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彭、拟、谋”等9个生字,会写“彭、拟”等14个字,正确读写“拟定、参谋”等13个词语。
2.明晰电报内容。
3.借助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4.感受毛主席的人物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明晰电报内容。
2.借助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3.感受毛主席的人物品质,家国情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视频资料、学生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
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彭、拟、谋”等9个生字,会写“彭、拟”等14个字,正确读写“拟定、参谋”等13个词语。
2.熟读课文,明晰电报内容。
3.初步感受毛泽东、毛岸英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明晰电报内容。
2.初步感受毛泽东、毛岸英人物形象。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视频资料、学生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诗歌引入,走近伟人
1.一代伟人毛主席在少年时,因外出求学写给父亲一首诗《呈父亲》。
学生齐读。这是毛主席少年时所作的诗,他善于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情怀。
2.对于毛主席,大家有哪些了解呢?(先让学生自由交流对毛主席的了解,再课件出示毛主席简介)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毛主席,感受毛主席的情感世界,来学习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
4.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历史。(课件出示抗美援朝的视频资料)
【设计意图】诗歌引入,体会毛主席博大的胸襟。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明确目标,检查预习
1.默读课文。仔细观察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课文由两个部分组成)
2.自由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说说这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写毛岸英牺牲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感到万分悲痛。第二部分写最后毛主席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苦的决定。)
3.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4.课文中出现了3封电报的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3封电报和毛主席批示的内容以自己喜欢且清晰的方式进行标注。(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1)从电报和批示中,你获取到了什么信息?(第一封电报彭德怀告诉毛主席,毛岸英牺牲了;第二封电报彭司令请示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第三封电报朝鲜请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毛主席批示的意思是让岸英安葬在朝鲜。)
(2)对毛主席的批示,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3)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小结:①这里的“忠骨”是指什么?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答疑解惑。(课件出示解释)
这里的“忠骨”是指什么?(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5)这句诗的意思太深奥了,只有走进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才能完全领悟它的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初步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为深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打下基础。
(三)伏笔小结,引发思考
1.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矗立在墓前,正面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背面刻着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撰写的一段碑文:
课件出示: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一九五○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透过这段文字,你读出了什么?
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中国和朝鲜关系一直都非常友好,毛主席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爱子葬在了朝鲜。这是一种怎样的胸襟啊?又是一种怎样的抉择?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2.感受毛主席的人物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难点:体会毛泽东身为父亲与主席的双重身份的内心纠结,体会他伟大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音频资料、学生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课前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