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 点
电解质的概念
难 点
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教学过程
【引入】许多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而参加反应的物质大多是酸、碱、盐。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
【板】第二节 离子反应
结合初中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判断下列物质是否能够导电?
盐酸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蔗糖溶液、乙醇
【过渡】由此可见,物质之间存在着导电性的差异,有的物质能够导电,而有的物质不能导电。有的化合物像HCl、NaOH、NaCl溶于水能够导电,而有的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也就是由固态加热至融化)下也能够导电。我们把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板】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思考与练习】根据你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铜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2、盐酸溶液能导电,所以盐酸溶液是电解质。
3、NaCl固体不导电,所以NaCl不是电解质。
4、SO3溶于水能够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分析】
①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 电解质的导电是需要条件的,即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③ 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④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大部分有机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为非电解质。
【思考】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
【分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板】二、电离:电解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过渡】下面我们以氯化钠为例来分析一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氯化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通过静电作用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的离子(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NaCl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与Cl-之间的静电作用,使Na+与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如下图所示)
这一过程可以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为了简便起见,水合离子仍用离子符号来表示:
NaCl=Na+ + Cl-
三、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强 电 解 质
弱 电 解 质
概念
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里粒子
离子
分子、离子
物质结构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与常见物质类别的关系
通常为
强酸:HCl、H2SO4、HNO3等
强碱:NaOH、KOH、Ba(OH)2等
绝大多数盐:NaCl、CaCO3、CH3COONa等
通常为
弱酸:CH3COOH、HF、HClO、H2S、H2CO3、H2SiO3、H4SiO4等
弱碱:NH3·H2O、Cu(OH)2等
极少数盐、水
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其划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和电离程度可能不一致,在水中溶解程度大的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如醋酸),在水中溶解程度小的不一定是弱电解质(如硫酸钡)。
四、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1.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属不可逆过程,溶液中不存在强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HCl = H+ + Cl- Ba(OH)2 = Ba2+ + 2OH- (NH4)2SO4 = 2NH4+ + SO42-
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属可逆过程,溶液中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趋势很小,并且,多元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常用符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