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2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发布:2025-03-23约4.0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2新人教版必修2

一、设计意图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欣赏梁启超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通过分析其演讲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演讲表达能力。同时,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品读梁启超先生的演讲词,学习其语言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演讲的构思、结构、情感等方面鉴赏作品的文学价值。

3.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通过分析演讲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包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基本的修辞手法和文学常识。在必修一和必修一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演讲类文本,对演讲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学生对社会热点和历史事件具有浓厚的兴趣,对有影响力的演讲文本尤为关注。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学习风格上,既有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也有偏好合作学习的学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学生可能对梁启超先生的思想深度和演讲技巧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此外,对于演讲文本的分析和鉴赏,部分学生可能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技巧,导致分析不够全面。在课堂讨论和表达时,学生可能存在语言表达不够流畅、观点不够独到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笔记本电脑。

2.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资源平台、电子书包等。

3.信息化资源:梁启超先生的演讲原文、相关历史背景资料、新文化运动的相关文献。

4.教学手段:PPT课件、视频资料、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演讲实践。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展示梁启超先生的图片,简要介绍其生平和成就,引发学生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兴趣。

2.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对于演讲的理解和认识,回顾之前学过的演讲类文本,如《我有一个梦想》等,引导学生思考演讲的特点和目的。

二、新课呈现(约30分钟)

1.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背景、结构和主要内容,分析演讲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举例说明:选取演讲中的经典段落,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如比喻、排比、引用等。

3.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演讲中的观点和态度,以及梁启超先生在演讲中体现出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让学生尝试模仿演讲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简短的演讲练习。

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演讲练习,给予及时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表达方式和语言组织。

四、课堂总结(约10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梁启超先生的演讲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演讲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以及如何运用演讲技巧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作业布置(约10分钟)

1.阅读梁启超先生的另一篇演讲《少年中国说》,分析其演讲的特点和风格。

2.结合自身经历,撰写一篇关于个人成长和责任的演讲稿,准备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过程详细内容

一、导入

(1)展示梁启超先生的图片,简要介绍其生平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于演讲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演讲类文本,如《我有一个梦想》等,思考演讲的特点和目的。

二、新课呈现

(1)讲解《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背景、结构和主要内容,分析演讲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选取演讲中的经典段落,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如比喻、排比、引用等。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演讲中的观点和态度,以及梁启超先生在演讲中体现出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尝试模仿演讲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简短的演讲练习。

(2)针对学生的演讲练习,给予及时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表达方式和语言组织。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梁启超先生的演讲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演讲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以及如何运用演讲技巧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作业布置

(1)阅读梁启超先生的另一篇演讲《少年中国说》,分析其演讲的特点和风格。

(2)结合自身经历,撰写一篇关于个人成长和责任的演讲稿,准备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分享。

六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