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2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2新人教版必修2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本课选自《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二。文章是蔡元培先生于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所作的演说词,体现了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治校方略。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思辨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蔡元培先生的演说词,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中提炼出对现代教育的思考。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此前的高中语文学习中,已经接触并学习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如文言文的基本句式、词汇、语法等。对于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能够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文言文材料。此外,学生可能对蔡元培先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他的教育理念和演说内容的具体分析,可能缺乏深入的认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具有较高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对中国近代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强,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来理解文章内容。在学习风格上,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个性,也有合作学习的倾向,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方式。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蔡元培先生演说词中的深层次含义。此外,学生对教育理念的抽象性理解可能存在障碍,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过于依赖教师讲解,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针对这些困难,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二,以及相应的课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蔡元培先生的照片、北京大学历史图片、相关教育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3.教学辅助工具:准备黑板或电子白板,用于展示教学板书和课堂讨论的关键点。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包括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每个小组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交流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北京大学的历史短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2.提出问题:观看短片后,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一个优秀的校长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3.学生回答: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介绍蔡元培先生:简要介绍蔡元培先生的生平和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其教育理念的形成背景。
2.分析演说词结构:讲解演说词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
3.理解演说词内容:围绕教学重点,分析演说词中的关键语句,如“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
4.举例说明:结合实际案例,如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改革实践,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教育理念与具体事例相结合。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以下练习题:
(1)请简述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
(2)结合实际案例,谈谈你对蔡元培先生教育理念的理解。
2.学生展示: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出问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以下问题:
(1)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有何启示?
(2)如何将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
2.学生回答: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与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何关联?
(2)如何将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传承下去?
2.小组代表发言: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本节课所学,谈谈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看法。
2.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