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异同; 了解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对外汉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 讲授内容: 1.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异同。 2.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 4.对外汉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重点: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 难点: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之间的异同 一、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一)第一语言 1.第一语言和母语 2.第一语言和本族语 第一语言和母语、本族语三者的关系 3.第一语言的获得 (1)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定义 ① 西方学者的看法: A.语言习得: 通常指的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 / 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典型的例子是儿童习得第一语言.还有人把习得称为获得. B.语言学习: 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 ( 即课堂 ) 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典型的例子是承认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也有的学者主张把这种狭义的学习称为“学得” 。 C.学习和习得的关系 学习和习得是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 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都同时存在这两种途径,只是主次不同. ②吕必松教授的看法 学习是一种行为, 习得 是一种过程; 学习是为了习得,习得是学习的结果; 学习中包含着习得;但是学习不等于习得; 学习和 习得的关系是一种包容关系 A.语言学习: 语言学习是“学习语言的活动或行为”,语言学习包括两种情况 B.语言习得: 习得就是学会,语言习得就是通过学习而获得语言.语言习得是一种过程 , 也就是通过学习而获得语言的过程. (2) 儿童习得第一语言 ( 通常也是母语 ) 的基本过程 词语法阶段(1~1.5岁) 词组语法阶段(从2岁起) 句语法阶段(3岁) (3)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①刺激——反应论: 是行为主义理论的解释,盛行于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A、基本观点 B、对刺激——反应论的评价 ②先天论 ( 天赋论、内在论 ) 心灵主义(内在主义)的解释, 代表人物: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A、基本观点 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简称 LAD) B、对先天论的评价 ③认知论 代表人物: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A、基本观点 B.对认知论的评价 ④语言功能论 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A.基本观点 B.对语言功能论的评价 (二)第二语言 复习: 第二语言和目的语 第二语言和外语 1、第二语言的获得 第二语言获得的主要途径是接受学校的正规课堂教育,其次是家庭教育和自学等. 2、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 (1)共同点 (7点)①都是为了获得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②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③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④习得一种言语现象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这样几个阶段.⑤语法习得都有一定的顺序.⑥都使用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⑦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2)不同点 第一,一般意义上的不同点:(5点) ①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②学习的起点不同 ③学习的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不同 ④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 ⑤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 第二,语言习得机制和习得过程不同 第三,文化因素习得的不同 思考:成人学习第二语言与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共性与区别 二、第二语言教学 (一)什么是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是与第一语言教学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对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人所进行的其他语言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通常是在学校环境里所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 2.第二语言教学的所指对象 3.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对象 (二)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与第一语言教学相比,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 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一)第一语言教学(first language teaching)1.定义: 指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之后有意识地继续学习第一语言而在学校里进行的正规的课堂教学活动. 2.主要特点 (二)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共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看 2.从学的方面来看 (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不同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