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数下册总复习统计和可能性—统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小 学 数 学 总 复 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统计知识。你会做一项调查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吗? 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统计表 统计图 单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 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 扇形统计图 统计量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在收集数据时,通常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比较简便。这样得到的数据叫做原始数据。 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96 65 63 54 93 28 韩国 150 129 137 183 94 61 中国 14 13 12 11 10 9 届数 枚数 国家 第9~14届亚运会中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150 129 137 183 94 61 中国 14 13 12 11 10 9 届数 枚数 国家 第9~14届亚运会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96 65 63 54 93 28 韩国 14 13 12 11 10 9 届数 枚数 国家 单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统计图: 常见的统计图有 、 、 。 其中 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 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统计图仅表示部分和总数的关系。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条形 折线 扇形 40 18 22 人数 合计 女生 男生 性别 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如果要反映六(1)班男、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应选用什么统计图合适? 根据以上统计表和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4 5 6 3 女生 3 5 2 12 男生 其他 乒乓球 跳绳 足球 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表 用什么统计图来反映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呢? 根据以上统计表和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六(1)班同学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情况统计表 35 33 30 31 32 30 满意人数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年级 要反映六(1)班同学对自己在各年级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变化趋势,用什么统计图? 根据以上统计表和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年级 人数/人 0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5 10 15 20 25 30 35 40 30 32 31 30 33 35 六(1)班同学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情况统计图 统计量: 1、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组数据只有一个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方法:数据总和÷数据个数=平均数。 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但它容易受到极端数据(偏大或偏小的数据)的影响。 统计量: 2、中位数 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只有一个中位数。 求中位数的方法:先把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正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正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中位数不受极端数据(偏大或偏小的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化较大时,选择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比较合适。 统计量: 3、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 求众数的方法:先统计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再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它不受极端数据(偏大或偏小的数据)的影响,并且求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化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数量和意义 意义 数量 众数 中位数 平均数 一个 一个(奇、偶有别) 一个、多个 或没有 数据的 平均水平 数据的 中间水平 数据的 集中水平 数额(本) 六年级 五年级 四年级 三年级 二年级 一年级 班级 春华学校为学校图书角捐书情况统计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