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表格教案.doc

发布:2016-09-27约8.48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10 杨氏之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方法 启发与讨论 教学手段 PPT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0 杨氏之子 学生可能回答 (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大声地朗读课文 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 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 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背诵课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第二课时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讨论: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板书设计 10 杨氏之子 教学反思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11 晏子使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方法 启发与讨论 教学手段 PPT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1 晏子使楚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继续学习11 晏子使楚 课堂交流, 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 理解 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作业 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板书设计 11 晏子使楚 教学反思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12* 半截蜡烛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