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第八单元电子表格教案.doc

发布:2016-12-22约8.13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25 七律·长征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方法 启发与讨论 教学手段 PPT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解题 范读、教读。 读句、释词。 第一课时 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 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作业 复习检查 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能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 背诵 背诵全诗 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由朗读全诗 交流,汇报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总结 情景。(观看录象)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齐读最后两句 板书设计 25 七律·长征 教学反思 课前我播放了视频《长征》的片段,战火硝烟,流血牺牲、雪山草地,这些已经离学生很远的历史,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每一双眼睛都那样的专注,除了隆隆的炮声、厮杀声,教室里没有别的声音。视频结束时,我让学生谈谈看到了什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