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地理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附2海水的性质同步学案鲁教版必修.doc

发布:2019-01-27约5.8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附2 海水的性质 1.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密度的主要因素。(重点) 2.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重难点)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分析海水性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重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海水温度 1.影响因素 eq \x(?1?主要因素:海水,热量的收支情况)eq \b\lc\{\rc\ (\a\vs4\al\co1(热量收入——太阳辐射,热量支出——海水蒸发)) (2)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2.分布规律 (1)垂直分布规律: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下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2)水平分布规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时间分布规律: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水温。 3.海水温度的影响 (1)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①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②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③有些海洋生物因水温的季节变化而发生季节性游动。 ④人类的渔业活动受海水温度影响。 (2)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海域比较明显。 (3)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二、海水盐度 1.含义: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百分比表示,世界大洋平均盐度是3.5%。 2.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 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盐度逐渐降低。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盐度越高。 (2)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 (3)入海径流状况:河流注入的海域,盐度较低。 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利用海水晒盐。 (2)利用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 (3)影响海水养殖。 (4)随科技发展,海水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特别提醒] ?1?海水的运动通过影响海水温度的变化而影响盐度变化,暖流使水温升高,盐度变高,寒流则使盐度变低。 ?2?高纬度地区的结、融冰量的大小,也会影响海水盐度,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 三、海水密度 1.含义: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3.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密度大致相同。 (2)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特殊分布:有时随深度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呈现“海中断崖”现象。 正误判断: (1)某海域水温高主要受太阳辐射较多的影响。(  ) (2)垂直方向上,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较大。(  ) (3)海水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  ) (4)低纬地区因气温高,蒸发量大,因而盐度较高。(  ) (5)一般河流入海口附近的海水盐度较低。(  ) (6)海洋中的“海中断崖”现象的出现对潜艇航行危害较大。(  ) 【提示】 (1)× 海水水温高低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太阳辐射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 (2)× 在垂直方向上,1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而1000米以下变化幅度则较小。 (3)√ 海水水温对全球的热量传输与交换有明显调节作用。 (4)× 海水盐度的高低往往受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状况的影响,蒸发量大的地区,如果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偏低。 (5)√ 河流入海口因有大量河水径流汇入,使其盐度较低。 (6)√ 存在“海中断崖”的地方往往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影响潜艇的安全航行。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因此,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状况。其中,海水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支出主要指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世界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在不同季节、不同海区,热量收支不平衡。图1是海洋表层平均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图2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 【思考交流】 1.图1中显示出的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提示】 海洋表层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图2中显示出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提示】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随深度变化不大,并保持低温状态。 3.结合图1,判断图2中三个观测站纬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提示】 三个观测站中,③站的纬度最高,①站的纬度最低。因为表层水温随纬度增高而递减。 [归纳总结] 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海水温度及其变化主要取决于热量平衡即收入与支出平衡。海水热量的收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